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文化建设 > 第11章

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江苏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探索实践

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江苏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探索实践

【引言】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我看,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挑战。突出表现为,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不同程度存在原则要求多、具体措施少,灌输教育多、实践活动少,零散内容多、系统规范少,等等。

2014年1月起,江苏省文明委以“八礼四仪”为主要内容,在广大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运用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在学校,通过融入课程教学、主题教育、校园文化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文明礼仪素养;在家庭,通过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指导家长身体力行作表率;在社会,整合阵地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注重文化涵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知行合一;在保障措施上,建立联动机制,突出评价激励,强化考核导向,推动活动常态长效。五年多来,“八礼四仪”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有力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响亮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实践证明,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必须顺应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坚持统筹联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做到守正创新、久久为功。

【关键词】文明礼仪 未成年人 “八礼四仪”

一、背景情况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强调要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讲的就是以礼修身,以礼修德。对孩子来说,文明有礼更是他们一生受用的品格,应当着眼抓细抓实,引导未成年人从小践礼养德。

基于这样的认识,江苏省文明委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研究。调研选择了6639名老师、13204位家长和3765名学生,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基本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从学校教育来看,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原则要求多、具体措施少。仅有14%的学校设有文明礼仪教育专门课程,真正经常性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的学校仅占23%左右。二是灌输教育多、实践活动少。文明礼仪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是在德育课、班会上老师讲授相关内容。有60%的小学生并不真正掌握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三是零散内容多、系统读物少。缺少规范系统、由浅入深、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礼仪教育读物,仅有8%的学校开发了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从学生本身来看,存在“两好两弱”现象:一是低年段学生文明礼仪表现较好、高年段学生表现弱,文明礼仪意识、实际表现呈现出与年龄逆相关特征;二是学生在学校遵守文明礼仪表现较好、在家里和社会上表现弱。据调查,在学校遇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的学生占78%,而在进出家门主动向家长问好的只占45%。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受社会上“重智轻德”的影响,造成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有弱化倾向。其次,学校和家庭教育往往满足于对文明礼仪知识的灌输,缺少对未成年人情感体验的引导。再次,教育内容与未成年人思想实际脱节,导致文明礼仪教育有时浮于表面、无的放矢。最后,有的教师和家长示范作用做得不够,他们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文明礼仪意识和良好习惯养成起到负面效应。

无论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还是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看,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非常必要,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实到孩子们文明有礼的习惯养成之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2014年年初,江苏省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并从当年春季学期起,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开展了以“八礼四仪”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此作为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二、主要做法

“八礼”是指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不同年龄段,对每种礼都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规范。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八礼”包含135条基本规范,简单明了、通俗具体,循序渐进、前后衔接,孩子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举行成长仪式

(作者提供)

“四仪”主要是指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入学仪式的主题为“启蒙、快乐、自理”,重点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成长仪式的主题为“感恩、分享、梦想”,重点让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青春仪式的主题为“沟通、合作、理想”,重点让初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成人仪式的主题为“责任、关爱、立志”,重点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运用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引导青少年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

(一)全面贯穿融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校园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学校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起着基础性、系统性、引领性作用。在工作中,注重从礼仪知识灌输走向全面融入,不断拓展渠道载体,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

1.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思想品德等课程中强化文明礼仪教学,明确课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并有机融入“开学第一课”,逐步形成制度。截至2019年5月,全省有1500所学校编印了校本教材,有3000多所学校开设了专门课程,编创校本教材1600多种。2015年,省文明办、团省委将“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纳入少先队活动课实施内容,编入一至八年级《少先队活动课辅导用书》。2018年,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开展了文明礼仪优秀校本教材征集和示范课评选活动,并组织编创面向全省中小学校的省编读本。坚持把文明礼仪作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全员轮训的重要内容,每年暑期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提升教师文明礼仪素养、文明礼仪示范意识和文明礼仪教学能力,以此带动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举行“八礼四仪”开学第一课

(作者提供)

2.全面融入主题教育。注重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与“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江苏美德少年”推选、“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形式,融入文明礼仪元素,运用多种手段,让广大青少年在感知礼仪中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养成良好道德观念。组织开展“做彬彬有礼江苏人”青少年我拍我秀展示活动,将文明礼仪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形成广大中小学生人人参与、竞相示范的生动局面。无锡市举办的“文明风尚好少年”全媒体选拔大赛网络推选,南通市开展的“日行一善、月习一礼”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自觉践行礼仪、展示文明风采。2014年,结合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举办,开展了全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向世界展示了江苏青少年文明有礼、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广泛开展“四仪”教育活动,2015年、2017年先后举办“四仪”优秀创新案例和校长致辞征集评选展示活动;设计推广“四仪”服饰,进一步丰富内涵、规范程序、创新形式,让仪式教育成为青少年难忘的人生记忆。

3.全面融入校园文化。注重校训、校风、师风、学风的提炼完善,用富有人文特质、时代特点、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符号启迪和激励学生。各地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征文演讲和举办艺术节、读书节、读书征文、情景剧、演讲及辩论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形式,营造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全省中小学校在教室、楼道、走廊、操场、礼堂、食堂,以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场所,广泛宣传礼仪文化,让文明礼仪芬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各地还组织编创了一批反映文明礼仪规范的“三字经”、礼仪操、礼仪游戏等,丰富了文明礼仪的教育形式。如盐城市大丰区创设“行知互动剧场”,让未成年人自排自演“八礼四仪”短剧在全市巡演,受到中小学生的推崇和喜爱。

(二)强化示范引导,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人格形成的原点,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往往伴随一生。在工作中推动“八礼四仪”养成教育融入良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1.依托家庭教育阵地告诉家长“怎么做”。充分发挥覆盖全省的各类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以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长学堂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引导他们以身作则,做文明礼仪的示范者,指导他们科学教子。在省电视台教育频道开办《凡事讲礼》栏目,面向全社会普及文明礼仪规范。截至2019年5月已制播108期节目,引导家长和孩子在生活中讲究礼仪、崇尚礼仪。编印《家庭文明礼仪》宣传手册10万本免费赠送妇儿、家长活动阵地;编创推出8集“文明与安全同行”情景剧,每天在地铁、公交动视等新媒体滚动播出,促进文明礼仪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常熟市开展的“文明礼仪、你我有责”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等,对引导家长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江苏未成年人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决赛知识竞答

(作者提供)

2.丰富家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一起做”。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活动,面向家庭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亲子共读、“大手牵小手、文明一起走”等活动,引导家长与子女共成长。立足社区,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社区行活动,通过专家讲课、家长示范、孩子践行,增强家庭的文明礼仪理念和知识。广泛开展“新家庭、智慧爱”家庭情景剧征集评选,通过家庭成员自编自导自演,讲述家庭文明新风小故事,引导家庭成员践行和传播文明风尚。抓住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契机,广泛开展丰富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在辞旧迎新、慎终追远、阖家团圆、尊老敬老中学习践行文明礼仪。宿迁市试点建立小学生“成长存折”,实现家庭、学校对学生礼仪养成的双向监督;常州市星河小学建立“家长时间银行”,构筑以学校为圆心的家庭、学校、社区三方教育联合体。

3.融入文明家庭创建引导家长“深入做”。文明家庭创建是基数最大的创建,也是单位最小的创建,可以让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延伸到每个家庭成员。坚持把遵德守礼作为文明家庭创建的重要内容,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基础性创建和“最美家庭”推选,融入“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最美家庭讲好家训”等活动,广泛传播文明礼仪,建设新时代家风文化。特别是在常态化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遴选一批科学教子、家风文明的“最美家庭”中心户,通过先进典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文明礼仪推广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江苏“最美家规家训”征集活动,引导家庭将文明礼仪内容立进家规家训,用家规家训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各地亮出家规家训100多万条,4万多户家庭参与线上活动,评选出“江苏最美家规家训”并制作成册,发放到广大家庭,给他们“立家规”以启发。

(三)拓展涵育渠道,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养成作用

社会教育、社会实践以及各类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是青少年培育良好品格和文明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工作中注重实践育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阵地资源,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认知认同走向自觉践行。

1.在活动体验中涵育文明礼仪。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用好各类校外活动阵地,在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城乡社区教育辅导站、青少年宫等校外阵地,开发文明礼仪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感知礼仪,在活动中践行礼仪。全省打造了无锡“明礼堂”、苏州“德善学堂”、扬州文明礼仪传习所、镇江“八礼四仪”体验馆、洪泽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基地等专门阵地,运用知识问答、游戏游艺、互动参与等形式,让孩子们体验文明礼仪,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性。

2.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文明礼仪。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参与“文明江苏”志愿服务行动,走进社区、文博场馆、旅游景区等场所,开展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参观讲解等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做“文明小义工”;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困难家庭等,为特殊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做“爱心小天使”,南通“江海小志愿者”、镇江“小橘灯志愿者”、常州学生志愿服务联合会等一批践行文明礼仪、展现优雅风采的先进典型在全省叫响。

3.拓展各类社会实践载体。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社区讲堂”“市民学校”“微讲堂”等阵地,组织教师、大学生、“五老”等志愿者走进社区,面向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如常州市天宁区前后北岸社区引进159个社会组织共1080名志愿者,面向社区孩子和家长,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礼仪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根据未成年人社会实践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与学校进行对接,建立常态化的“文明单位未成年人开放日”制度,为青少年践行文明礼仪提供阵地,并在社区和村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楼院、楼道、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营造互助友爱、彬彬有礼的邻里环境,以此带动未成年人养成崇德向善、崇尚文明的良好习惯。

连云港市“学八礼四仪 做文明少年”童话剧展演活动

(作者提供)

4.丰富青少年课外文化生活。编创推出文明礼仪主题儿童剧《寻找红头发》、30集动画片《加油吧!三二班》,以及贯穿未成年人全成长周期的《“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系列通俗绘本》,把礼仪规范巧妙融入清新幽默的校园故事、融入社会和家庭生活,深受孩子、家长和老师的欢迎。结合开展“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运用童谣、歌曲、诗歌、儿童画、故事等形式,把对“八礼四仪”的认知认同、实践体验写下来、唱起来、画出来,在参与中发现、感受、追求真善美。充分发挥“两微一端”优势,推出“礼e悦读”、“文明少年”App及微信公共号等,利用新媒体展示“八礼四仪”内涵要求。无锡市运用微博、微信、微评论、微视频等,开展文明礼仪“微行动”,使“八礼四仪”养成教育落小落细落实。

(四)着眼常态长效,发挥机制制度的保障作用

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需要柔性的教育实践,也需要刚性的机制制度保障。

1.建立联动机制。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列入文明委重点工作内容,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推动文明委各成员单位主动参与,明确责任,协同配合。各级文明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载体设计、督促指导;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在课程改革、教材研发、师资配备、课时保障等方面作出安排,明确专人负责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和优势,广泛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部门联手、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2017年12月,省文明委在镇江召开全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推进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对进一步深化拓展“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作出新部署。

2.突出评价激励。进一步优化教育评价标准,把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把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把教师和行政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引导他们做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示范者和引路人。

3.强化考核导向。将“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纳入江苏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列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考核指标。如在省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中,专门设置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测评项目,明确了体制机制、教育实践、阵地建设、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等六项测评标准,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地见效。此外,各地还积极推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如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的积分卡评价制度、连云港市新浦区的“阳光儿童”、“十好”评价体系等,持续不断地推动孩子向文明有礼的方向健康成长。

“八礼四仪”养成教育作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活动开展五年多来,得到了学校家庭普遍欢迎、职能部门积极响应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形成了比较好的叠加效应。“八礼四仪”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广为知晓,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正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自觉追求。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孩子们变得更加懂事、更有礼貌了,特别是通过参加庄严的仪式教育,孩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通过这一有效载体,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找到了各自抓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变过去“被动抓”为现在“主动抓”,形成了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局面。

三、经验启示

1.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必须创新工作举措、落细落小落实。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式手段和制度机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注重把“爱、敬、诚、善”价值理念具体化为最基本的礼仪规范,把价值导向这一大的要求具体化为文明礼仪教育这一细小行动,充分体现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要求,找到了青少年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在学礼践礼中从小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打牢精神之基。

2.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必须顺应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人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握好未成年人道德养成规律,区分不同层次,增强针对性、贴近度,做到有的放矢。“八礼”贴近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实际,注重区分未成年人不同成长阶段,制定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阶段目标,明确了逐次递进的具体行为规范。同时,抓住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开展内涵丰富、庄重简朴、形式多样的“四仪”教育,激发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立志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3.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必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道德建设特别是对青少年开展道德教育,不能简单机械、空洞说教,必须运用丰富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践中既注重基本礼仪知识的学习,抓好认知认同,又搭建各类平台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抓实自觉践行;既用好用活传统有效的学习教育手段,又创新形式载体,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充分运用美育活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4.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必须坚持统筹联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推进,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树立“一盘棋”观念,整合各方资源,抓好贯穿结合融入,才能汇聚强大合力。“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契合“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一共同关注点,既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又为发挥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各自优势和作用提供了空间,实现了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各方面携手育人、共同树人的良好格局。

5.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在孩子们头脑里搞建设,要想真正出成果、见成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保持“急不得”的心态和定力,又要采取“慢不得”的行动和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着眼青少年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坚决防止“雨过地皮湿、船过水无痕”的做法,做到谋划要实、推进要实、效果要实。

【思考题】

1.如何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达到“日用而不觉”的效果?

2.有观点认为,孩子的问题重点在家长。从实践来看,“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的基础也在家庭。引导广大家长更好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重点还要做好哪些方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