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党的建设 > 第32章

把党报姓党落到实处——光明日报社探索实行党建系统工作法

把党报姓党落到实处——光明日报社探索实行党建系统工作法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摘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健康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光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思想文化大报,是党团结、联系、服务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要桥梁,也是党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宣传科学理论、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坚守政治家办报原则,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职责使命。

为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报社工作的全面领导,光明日报社在新一届编委会的带领下,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党建系统工作法。加强理念创新,明确全社以党建为统领,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每篇报道,切实与中央同频共振;创设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机制,发挥其组织策划、过程控制、调整监测、评估考核作用,把党建融入新闻报道、内容生产全过程;科学设置三个层面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实现组织学习纵向贯通,确保“卡点卡位”取得成效;根据形势需要成立一批编委会直属机构,构建以业务为导向的扁平化、咨询化、开放化组织架构,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扎实用好群众路线等传统工作方法,激活组织潜能,同时加强与腾讯、今日头条、科大讯飞等公司的党建共建,实现延伸优势,借船出海。

光明日报社探索实行党建系统工作法,创设了以凝聚民心为根本导向,以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学习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为具体路径的工作体系,使导向要求和宣传纪律贯彻到新闻信息采编发布和转载推送全过程,切实把党报姓党和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落到了实处,让党的领导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累了许多典型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政治家办报 新闻舆论 党建系统工作法 同频共振

一、背景情况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办,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的思想文化大报,是党联系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1949年6月16日创刊,目前在全国各地设有37个记者站,在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报纸发行量100多万份,现有职工1035人,党员822人。

2016年11月10日至12月31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对光明日报社进行专项巡视,根据中央第一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光明日报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治家办报意识不够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薄弱,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强;作风建设不实,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新一届编委会深入分析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党建目标不清晰,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的要求;二是党建主体责任不明确,由机关党委做党建工作,容易把党建做成党务,党建逐渐被边缘化。

二、主要做法

为切实解决问题,编委会带领报社全体同志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建立了一套融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方法创新于一体的党建系统工作法,以坚持党建统领,推进“同频共振”为核心,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中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位,在保障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把党的建设落到实处。

(一)抓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是机关党建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指出,光明日报社有的同志“重业务轻党建”,只从业务角度看问题;报纸长期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报纸定位,思想文化特色淡化,与“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定位有很大差距;政治站位不够高,政治把关不够严等。总体来看,这些都是“政治家办报意识不够强,党的领导弱化”的具体表现。

如何提高政治家办报意识,如何强化报社党的领导?新一届编委会就这一问题深入研究。按照以前的工作理念,业务就是业务部门负责,党务就是机关党委负责,业务部门的编辑记者只有在“三会一课”时才接触“党建”工作,这种理念是造成党建、业务“两张皮”的根源。新一届编委会认为,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每一名党员编辑记者在从事策采编发、调查研究的业务工作时,也必须凸显他的党员身份、党员意识。要做到政治家办报,就必然抓党建重业务、以党建促业务,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

思路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明晰。2017年6月9日,编委会明确提出:一切工作的起点必须始于“四个意识”,一切工作的落点必须契合“四个意识”,一切工作自始至终必须体现“四个意识”。为加深认识理解,提高政治站位,编委会谋划推动了“同频共振”“卡点卡位”“走心工程”“延伸工程”。

“同频共振”,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频共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报社国际部专门负责国际新闻报道,在“同频共振”理念指导下,自觉统筹国际报道和国内报道两个大局,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项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推出了一系列平稳平实、高质高效的新闻报道。

“卡点卡位”,就是在把握好“时度效”的基础上,调集报社的最优质采编力量、版面资源,在重大任务、重大题材、重大活动、重大时间节点上集中发力,组织全国各地记者站精兵强将在关键战役中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重兵团作战,凸显《光明日报》的报道优势。在贵州国际生态论坛报道中,除总部派出记者外,还调集了江西、福建、云南、四川、重庆、广西6个记者站的同志,展开头脑风暴,共同做好报道。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报社及早布局,集聚优势资源,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走心工程”,就是把常规性报道创造性地转化为有光明特色的报道,以最高标准落实党赋予的政治责任。重深度,鼓励记者深入基层做深度调研;抠细节,精心精致讲好中国故事;抓作品,把每一次报道都当作艺术品来精雕细刻;出精品,每一位记者都要有体现自身水平的代表作。报社连续推出了王继才、姚玉峰等一个个闪亮的人物和故事,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表达了光明的情怀与温度。

“延伸工程”,就是“做好大报,延伸优势,借助专业,借船出海”,把《光明日报》70年来在思想文化领域积淀的报道优势、理论优势、人才优势、专家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延伸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在做强做精大报的同时,在移动端打造“知识分子掌上精神家园”。报社评论部主动作为,把《光明日报》的评论优势延伸到网络平台,成为报社“主力军上主战场”的先行者,许多网评文章在舆论场产生了巨大反响。

(二)抓机制创新

编委会分析,报社在宣传报道中平稳平实有余,高质高效不足,主动策划意识不强,思想文化特色不够突出,有时有好的报道出现,但不能全面开花。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其深层次原因。报社根据业务领域不同划分了很多部门,各部门长期关注自身业务,每天出报压力很重,很难抽出精力对报纸版面进行整体策划,用部门主任们的话来说就是:“只顾低头拉车,没办法抬头看路。”部门之间也缺乏沟通、合作不畅,编委会涉及多部门合作的决策部署落实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编委会认为,要在编委会与各党支部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把编委会的决策、意图贯彻落实到每个支部的工作中,进而落实到每个版面上、每篇报道里、每个新媒体产品中。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位资深部门主任建议可按照策采编发的业务流程划片管理、加强统筹,编委会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业务性质类同的党支部之间的协作实现。为验证实效,编委会决定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进行试点,在各报道组基础上成立策划与报道组党小组、特刊编辑组党小组、要闻编辑组党小组、融媒体中心党小组、光明网党小组、简报组党小组,在6个党小组之上成立一个党小组联席工作委员会,编委会指派一名资深部门主任担任党小组联席工作委员会书记,6个党小组负责人担任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委员,充分履行“一岗双责”职能。

在党小组联席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各报道组协调行动,增强合力,以党的建设统领和推动一切工作,着力解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使党建工作无处不在、处处体现。党小组联席工作委员会通过集中统一领导,打破了报道资源和人员调配条块分割的固有格局;通过组织生活,使党员荣誉感和战斗力明显增强;通过建立体制机制,使整个报道工作自始至终保持高效流畅运转。两会期间的报道产生了现象级的新闻作品,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表扬肯定,高标准实现了“同频共振亮主线、全媒发力扩影响”的目标。

实践出真知,经过全国两会报道检验的党小组联席工作委员会机制被证明确实管用、好用,编委会立即着手总结经验,在全社推广试行。经研究,按照策采编发业务流程和行政、直属单位工作分类,试点成立7个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在原部门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一名德高望重的同志担任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书记。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不占机构编制,不是工作部门,而是一种工作机制,由书记协调各相关部门,在调研采访中统筹、策划重大、重点报道;在媒体深度融合中进行思想动员;在推进业务整合过程中加强党的建设。独具光明日报社特色的党建横向联动机制逐渐完善。

(三)抓学习创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报社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媒,学习尤为关键。然而现实中存在报社记者编辑学习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的情况,同时随着年轻人增多,年轻人政治意识不够强,缺乏理论学习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如何促进学习上下贯通,推动理论学习与宣传报道紧密融合,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过去报社常规的学习方法是:理论中心组先学,然后再部署到各支部进行学习。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宣传报道的时效性,大家很难迅速地开展集中统一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到“卡点卡位”的效果。为了解决学习不及时、上下不贯通的问题,编委会研究决定,以增强“四力”为抓手,成立三个层面的学习小组。

第一个层面学习小组是常规学习小组,常规学习小组的成员皆为报社业务骨干,随同编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光明日报》的报道、内参、报告等多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圈阅批示,编委会每次都立即召开中心组学习,传达精神,分解任务,并将具体工作部署给常规学习小组,在宣传报道中及时贯彻落实。

第二个层面学习小组是调研课题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成员不固定,根据报道方向和内容临时组成,更具有针对性,理论学习与业务也贴合得更紧密。这是编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指示精神,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探索出的抓党建重业务、提升干部“四力”的有效方法。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以党课形式在调研现场、调研途中加强理论学习、探讨报社业务,所作重点报道和述评多次得到地方党委高度认可,抓党建促业务效果显著。

第三层面学习小组是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采用符合年轻人接受习惯的方法,紧扣重点报道、中心工作,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教育部党支部专门成立年轻干部学习小组,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学习和讨论,讨论成果直接体现在多个周、专刊版面及多篇稿件中。

(四)抓组织创新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要求和重大任务,落实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编委会还创新设立直属办公室,加强重大报道的策划落实。

设立“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以下简称“知联办”),服务老一辈知识分子。知联办成立以来,一方面以不遗漏、不延误为目标,做好院士专家逝世消息报道,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工作内容,努力做好宣传策划、信息收送、看望慰问等三方面工作。“新春访名家”“光明访名家”等专栏都得到专家学者的热烈回应,进一步密切了《光明日报》与广大知识分子的联系。

设立智库办公室,服务好专家学者。智库办坚持开门办报、专家办报,在“光明视野”版推出“网友提问、智库‘答卷’”深度访谈专版,“针对问题、谈出办法”,把每个系列都当做课题来做,把每块版都做出政策研究的深度。中央宣传部《新闻阅评》认为,这种模式一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大政方针进行深度解读,“上接天线”,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另一方面,及时回应网友诉求,“下接地气”,架起沟通党情民意的连心桥。

设立“光明的故事”办公室,传达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关爱。办公室协调采访资源、畅通发布渠道、监督项目实施,精心制作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与知识分子间深厚情谊的“光明的故事”系列微视频,以小切口、大主题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关爱。“光明的故事”经过两年运营,第一季全网浏览量1.5亿;第二季全网浏览量1.2亿,已经成为《光明日报》的特色品牌。

设立“新动力人群”办公室,服务新型知识分子。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为改革赋能的创造者,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推动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劳动者。编委会把报道方向聚焦到这股新力量,设立“新动力人群”办公室,做好团结、服务、宣传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形成的报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新动力人群”的调研》呈送中央,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按照中央宣传部有关安排,陆续刊发了评论《为新时代的改革寻找“新动力人群”》、述评《你好,“新动力人群”》等文章,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光明日报》提出改革“新动力人群”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设置议题时机的敏锐。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开辟了“新动力人群谈创新”专栏,以代表委员中的“新动力人群”为主人公,讲述以新技术为撬点推动改革创新的故事,具象化地为“新动力人群”画像。专题报道在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在中国改革下一个40年中“新动力人群”关键性作用的关注。

为激发全社干部职工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报社还探索施行目标管理、岗位责任、激励关怀、召回约束“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工作目标,明确岗位责任,完善正向激励,强化负向约束,真正把报社内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切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五)抓方法创新

当前,一些单位党建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存在“割裂”现象:理念已经是新思想,但是方法却仍然是老套路,甚至话语体系还停留在20世纪,创新抓党建的方式方法已刻不容缓。报社在组织架构创新的基础上,认真处理好理念与方法的关系,逐渐形成了有效打破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相关工作方法,提高了党建工作质量和业务工作效率。

坚持群众路线聚民心。在报社以往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也时有发生,包括工作不实事求是、缺乏大格局,工作中扯皮推诿、脱离群众等,尤其在决策环节倾听民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做得还不够。结合各地党建调研和自身实际,编委会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群众路线没有贯彻好。面对中央对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工作的新要求,编委会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把思想统一到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上,把队伍凝聚到“主力军上主战场”上。在报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21”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上,编委会集体一一听取了70余名业务骨干对于如何更好实现“守正创新”“主力军上主战场”的想法建议。总编辑在调研活动中,与80余人次记者、编辑们面对面谈心;在调研短视频产品制作公司和与青年编辑记者座谈会期间,与40余名青年编辑记者逐一谈心,共谋对策。编委会组织召开了6次媒体深度融合集体谈话会,与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骨干编辑记者在内的300多人次,反复讨论媒体融合草案。方案起草人、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书记、编委会成员为大家答疑解惑,在面对面的交谈中、一对多的解答中,难点逐渐破解,共识逐渐达成。

机关党委融入业务。机关党委作为报社机关党建工作专责机构,过去与业务工作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了割裂。机关党委的同志们不知道报社业务流程,而编辑记者们也不知道机关党委的具体工作,这种隔阂导致编辑记者们认为机关党委的工作给自己增加负担,而机关党委的同志们觉得业务部门缺乏党性,这是典型的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党的十九大以来,报社党建意识不断强化,机关党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努力打破以往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切实以党建促业务,以党务促党建。一是一把手任机关党委书记。2018年6月报社机关党委换届后,明确由总编辑担任机关党委书记,沉到一线抓党建,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一体研究、一体部署,真正把党建和业务工作融为一体。二是机关党委同志参与夜班值班。机关党委以党务工作为手段,把坚持党建统领推进同频共振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通过列席编务会、采前会、编前会等,每天参加总编室夜班,全程参与A稿评选等,切实推进总编辑审版中各项要求的落实。三是牵头做好差错处理。防止版面和报道出差错是报社最大的责任。一旦出现差错,在编委会领导下,机关党委即协同相关部门推进差错调查,在编委会讨论定性后,仍由机关党委按照相关规定问责,充分体现机关党委融入业务的作用。四是充分运用“跟”与“随”的工作方法。在“跟”上,跟着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推进相关学习和实践。在“随”上,随着党支部节奏,少要材料、多进支部,少发文、多跑腿,少开会检查、多提醒谈话。

党建共建整合资源。当前,互联网企业已成为青年知识分子聚集地,通过党建共建在新一代知识分子中培养光明情结,凝聚更多知识分子,是光明人的政治责任,也是光明人的社会使命。通过党建共建,报社加强了与腾讯、科大讯飞、今日头条、上观新闻以及澎湃新闻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同时还加强了与地方、高校的共建,已与安徽省委宣传部、台州市委、复旦大学等签署了协议。党建共建一方面拓展了党报的阵地和影响力,切实担负起团结引领知识分子的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借船出海、借梯登高,通过与党建共建单位的合作,整合相关资源,利用其平台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助力报社发展。例如,围绕5G发展运用,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推出了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5G校园行”系列校园推介等活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创立高校思政课创新平台和思想文化数据与智能实验室,共同筹建中国工业文化创新融媒体云平台。2019年2月,报社在媒体融合项目发布会上发布了15个新媒体项目,其中大部分为党建共建合作项目,为新一年的媒体融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经验启示

在不断探索与完善党建系统工作法过程中,报社坚持党建统领,抓党建重业务,多篇重点报道、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报纸的优势已经延伸到新媒体上,全媒体平台不断推出优秀报道,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同步推进;传统领域理论、文艺、评论、重点报道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传播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传统优势焕发出新的生机。光明日报社探索实践的党建系统工作法,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累了许多典型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党建统领推动“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建统领不是高高在上浮在空中的统驭,而是明确的、具体的、有具体指向和可操作性的领导。作为中央党报的《光明日报》鲜明提出“抓党建重业务”和“同频共振”的办报理念,强调将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以党的建设统领和推动一切工作,并结合实际业务工作谋划推动了“同频共振”“卡点卡位”“走心工程”“延伸工程”,使同频共振的工作路径从1.0版拓展到4.0版,从而将党报姓党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二)机制创新促进“横向联动”

部门间的隔阂、壁垒甚至猜忌、矛盾,是科层制管理体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光明日报社在深入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报社实际的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机制。它采用创新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按照策、采、编、发业务流程进行分片整合,优化了报社内部的管理跨度,有效打破了业务部门间长期各自为战的传统格局,充分发挥出党建业务相融互促的协同优势,加强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衔接,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和交叉补位,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常态学习实现“纵向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大兴学习之风。报社针对社内年轻编辑记者学习不及时、不深入、不到位的现实情况,改革传统的理论中心组先学,然后再部署到各支部进行学习的模式,成立三个层面的学习小组。常规学习小组覆盖了报社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调研课题学习小组将理论学习与调研报道深入结合,年轻党员理论学习小组辐射到广大的年轻党员干部和普通编辑记者,广泛覆盖的常态学习迅速将中央精神以及编委会部署宣传贯彻下去,实现“卡点卡位”。

(四)目标导向汇聚强大合力

目标管理是“四位一体”干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当前,新闻舆论工作面临媒介环境的深刻变革,党中央提出了“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的要求,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新闻机构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不断调整组织形态,报社探索建立党支部联席工作委员会机制,设立知联办、智库办、社评办等工作机构,推进了业务一体化整合、内外机制化联动、上下有机化组合,为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汇聚了强大合力。

(五)探索有效管用工作方法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定时期内一个单位的工作理念和组织架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工作方法必须灵活、有效、管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建系统工作法坚持党建就是民心建,抓党建就是抓党的凝聚力,就是抓广大干部群众的人心。因此,报社探索了坚持群众路线聚民心、机关党委融入业务、党建共建整合资源等具体工作方法,团结报社全体同志和广大知识分子,最广泛地凝聚人心,让整个组织的精气神凝聚起来,让大家有希望、有干劲,最终推动党建统领落地生效。

【思考题】

1.党的新闻舆论战线长期以来一直主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政治家办报”“党报姓党”,但为何这些要求在实践中常常难以落到实处?

2.党建系统工作法的核心目标是什么?这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何关联?

3.抓党建为何需要系统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