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案例 > 第52章

案例分析

把好三道关 织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北京“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防控体系的实践与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防控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遵循,需要从实践中摸索总结,探索出一套符合北京实际的境外疫情防控体系。

一、风险治理主体:以协同治理搭建外防输入的治理框架

一般说来,协同治理是一种治理安排,指一个或多个公共机构直接与非政府利益攸关方进行正式的、共识导向的和协商的集体决策,旨在制定或执行公共政策,或是管理公共项目或资产。北京外防输入的协同治理体现为以下特点。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全面统一的指挥体系。北京市委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组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央授权,北京和中央单位、军队联合组建了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全面构建央地协同、军地协作、内外联动的“大防控”格局。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与北京防控领导小组实现工作全面衔接、一体指挥,及时决策部署重大事项。及时成立北京口岸入境管理联防联控前方指挥部;建立与湖北、粤港澳大湾区、22个入境口岸地、涉疫情省份专项协调机制。顺义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入境进京人员接转工作组,统筹落实港澳台入境进京人员接转工作。各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分别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坐镇靠前指挥,严明指挥长首要领导负责制。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京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整体推进机制。一是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督导,发挥组织高效调度能力。每个工作组都设有对外联络人员,确保各工作组相互协调配合,各组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推进工作,涉及职能交叉或空白需要协调或补位时由组织部门协调处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二是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相关单位抽调政治过硬、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组建队伍,参与高强度、超负荷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员干部作先锋表率,以点带面,不断加强团队建设。

坚持团结协作,构建有效的协同防控机制。有关方面建立了整体推进机制,包括每日调度、专题会商、信息通报、动态台账等工作制度;公安、卫健、交通、边检、海关、民航、机场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建强上下联动、运转有序的先头作战堡垒。在集中隔离点管理方面,市、区、乡镇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从严从实分级细化管控措施,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遴选了优质酒店作为集中观察管控地点。按照卫健部门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集中观察酒店制定分类管理手册。多措并举形成闭环式管理机制,织密筑牢安全防护网,统一安全防护标准,选配专班,创新“1+1”工作模式,公安、卫生、酒店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

二、风险治理手段:以依法治理和大数据治理支撑精准防控

现代风险治理需要综合运用法治、行政、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综合应对。北京境外疫情防控在发挥依法治理和大数据治理这两种现代社会治理手段方面,有成绩也有提升空间。

构建有效的防控规范制度体系。北京市的“点对点”“手递手”的闭环防控体系规定了落客区分流、信息登记、健康检测、乘车转运、集中观察五个环节,总体是有效的。但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缺乏前例可循,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还要因时因势进行调整,这就容易引发公众尤其是境外人员对政策法律依据和规范性的质疑。例如,居家隔离缺乏精细化的标准规定,“点对点”“手递手”交接中造成社区及境外人员不理解与不配合;境外人员集中隔离期满后,酒店开具隔离期满证明不被社区认可。总体看,北京市迅速有效地开展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依法依规精细化治理能力不足的短板。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政策法律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标准规范,进一步规范细化入境防控流程,统一防疫标准,优化检疫、筛查、分流环节,明确不同类别入境人员隔离要求和政策规定。

构建大数据防控体系。为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和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北京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数据专班,依托大数据助力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促使防控措施更加精准。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北京边检总站充分发挥大数据研判作用,对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将排查出的结果和有关情况实时推送给海关等有关部门,为及时有效开展涉疫人员医学排查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排查处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将相关国家和地区人员出入境信息及时通报境内前往地有关部门,为开展落地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实现口岸防控与属地管理的无缝衔接。北京急救中心在首都机场搭建120急救调度“移动指挥平台”,实现了与120调度指挥中心调度系统信息的实时联动和转运工作数据的动态统计发布,形成“汇集—分析—研判—通报—核查—反馈”的数据应用闭环,为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和决策提供了依据。此外,北京市广泛推广“健康宝”英文版小程序,为防疫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织密了在京及进返京人员疫情防控网,筑牢安全防线。

然而,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体系纵向涉及市、区、乡镇(街道)、社区不同层级,横向涉及移民局、民航、海关、公安、卫健、边检、机场等众多部门,“数据孤岛”的问题依然存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管理服务的布局合理性需要数据支撑,而涉外大数据(国家移民局、居住地公安部门、商务局外商企业相关信息)并没有实现联通和共享。为此,要全面构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信息网,及时掌握境外来京人员信息,进一步完善“点对点”“手递手”的信息闭环。要进一步畅通信息联络沟通机制,打通公安、卫健、交通、边检、海关、民航、机场等部门之间的“数据烟囱”,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联防联控合力。同时,应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的个人隐私保护工作,建立涉外疫情信息保护机制,采用严密的访问权限控制、审计、加密等安全措施,强化对侵犯涉外疫情数据隐私等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严禁非法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三、风险治理动力:各级干部和防控一线人员需要持续注入动力

风险防控的任务靠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落实,尤其是“最后一公里”要落到基层一线,靠基层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来完成繁杂的防控工作。为此,需要给各级干部和防控一线人员持续注入动力。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常态化保障机制。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攻坚期,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凭借坚韧意志和党性觉悟克服各种困难,夜以继日、义无反顾,24小时坚守,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面向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应对未来风险事件,需要构建“多维激励”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应当包括工作激励、组织激励、政治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等具体的措施。一是要建立督查机制,强化刚性约束。成立疫情防控专门督导组,加强对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杜绝党员干部不履职、不尽责行为。二是要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柔性激励。建立和完善工作组成员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价值引导、队伍建设、物资保障、社会动员、心理疏导。三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挖掘此次北京市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典型人物和经验做法,加大对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强化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四、风险治理能力: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是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

风险治理成效不仅要靠外部动力机制来激励约束人,也需要靠人的素质能力作为内在的保障。北京疫情防控表明,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是过硬的,但依然存在着短板和不足。

此次参与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的工作团队大多是临时抽调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作组成员难免对外事政策、工作技巧、专业用语、外事纪律和外事礼仪等掌握不全面,尤其是乡镇(街道)、社区和集中观察酒店等基层工作团队和志愿者外事工作经验较为欠缺,国际化视野需要进一步提升。

伴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原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组中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相关单位抽调的临时工作人员逐步回归本职,下一步很容易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将具体负责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团队保持相对固定,并着力提升其专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主要针对外语水平、心理疏导、人际沟通、外事政策、外事纪律和外事礼仪、公共卫生防疫等内容进行培训。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留学生、国际志愿者队伍和专业社会组织的人才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整合社会资源。长远看,北京还要注重在全市及各区加强大国际化战略下的人才储备与培养,培养更多的具有全球化视野、思维和意识,外语水平高,熟悉国际准则和惯例,掌握相关知识和规则,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化风险治理人才。

注释:

[1]本案例正文由光明日报社记者邓晖撰写,案例分析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李雪峰、博士研究生孙娣撰写,得到北京市委组织部的指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