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34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解读

网友把巴基斯坦称为“巴铁”——巴基斯坦铁哥们儿、铁兄弟。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是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堪称国与国友好相处的典范。习近平2015年4月21日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为中巴友谊再次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短短35分钟的演讲,获得了50多次拍桌鼓掌,畅叙中巴友谊那一部分尤为频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秉持的基本原则、价值理念,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是一致的。讲求信义,互相信任,可以说是一种“底线要求”。“查道吃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成为千古佳话。然而,即便是底线,一些人也很难做到。现实中,一些人会因为种种诱惑,抛弃诚实守信的美德。没有信用的人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无法立身处世,最终只是害了自己。可以说,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

原典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释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孔子用反诘语气表达肯定含义,言下之意就是,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信”字在《论语》中多次出现。据《论语·颜渊》记载,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使粮食富足,使军备充实,使民众信任。”子贡问:“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三者何先?”孔子回答:“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二者何先?”孔子说:“去掉粮食。如果失去民众的信任,国家根本无法存在。”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民众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孔子以后,儒家对“信”又有了进一步阐发,将信与诚相连,称为“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信,诚也。”又言:“诚,信也。”以诚与信互训,表明“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守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