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36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等文中引用

解读

有着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是历史上志士仁人所共有的优秀品质。青年人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因而被视作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当者。国家发展与个人选择,是青年人必须深刻思考、清晰回答的命题。

习近平发给全国青联的贺信,饱含着对青年人丰富学识、报效国家的殷切期盼,也深蕴着对青年人的提醒点拨:梦想熠熠、使命灼灼,任重而道远,必须对自身理想进行高蹈而清晰的定位,主动肩负起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责任。担当是梦想的基石,奋斗是成功的前提。青年人既要敢于正视时代赋予的使命,眺望星辰大海的征途,也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唯经历岁月之磨砺、实践之洗礼,这一代的青年才能成为中国未来的中坚。

原典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释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的一句话。曾子,名参(shēn),为孔子学生,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曾子认为,士人不能不宽宏坚毅,因为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曾子对“任重而道远”如是阐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为仁奋斗,到死方休,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

为了弘扬仁道,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主张“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把弘扬仁道作为人生的重要使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