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38章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解读

人与人的交往,贵在相知、贵在知心,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又何尝不是如此?习近平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引用这一句古语,正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国与国的关系就只是利益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但中国以互利共赢的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以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实践,给出了一条不同的国家交往路径。

相知、知心,交情才能长久。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如果是以利相交、以势相交,那只是简单的利益交换,必然患得患失,必然彼此猜忌。而以心相交,方能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以心相交,方能越走越近、历久弥新。

原典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李陵答苏武书》

释义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之孙。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面对十数倍于己的敌军,历经苦战,兵尽粮绝,不得已投降匈奴。汉武帝误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传言,夷灭李陵三族,彻底断绝了其与汉朝的关系。世传,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留居匈奴十九年的苏武持节荣归,修书劝李陵归汉,李陵写此信作答。

信中李陵为自己当年投降匈奴的行为进行辩白:“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并对苏武发出了“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的慨叹,认为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可贵的是彼此心灵相通。习近平将其化用为“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据《汉书·李广传》附李陵传记载,李陵降敌后,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其辩解道:“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结果司马迁被处以宫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