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130章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平等包容是全球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生动写照,而“道并行而不相悖”,则指日月等天体有各自的运行轨道,能够同时运行而互不妨碍。这句名言是古人对宇宙与自然法则的朴素认识,其中也蕴含了中华文明包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这一名言,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其新的含义。

“万物并育”和“道并行”是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即承认各国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并认为这些差异与多元化是世界的常态。“不相害”、“不相悖”是对世界的多样性的包容,即尊重世界各国人民决定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和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华文明对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和包容,不同于西方式的二元对立思维和强求一致的宗教热情。

随着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全球化的加速扩展,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经济、安全、环境、技术等领域的跨国性、全球性挑战逐步凸显。“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全球事务的治理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呈现出显著的多主体性和协商性的特征。具体而言,上自大国,下至各种非政府组织和跨国公民团体,都将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而具体治理议程的展开,已不可能在一个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垄断下,依靠强权政治的逻辑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多层级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商来进行。换言之,全球治理旨在应对全球性的共同事务和共同挑战,必须由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坚持和弘扬平等包容,正是全球治理的题中之义。

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这一理念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其中,“共商”就是强调全球治理所有参与方平等协商,集思广益,在全球治理进程中推动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始终坚持平等民主、兼容并蓄,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文明多样性,做到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

承认和尊重世界多样性,寻求平等协商和互利合作,有利于从根子上解决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痼疾。长期以来,全球治理各项议程的推动,都有赖于霸权国建立和制定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而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政策转向和国力回落,这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运行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和其他治理主体以平等包容精神为基础,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共同支撑、供给和改革现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有助于避免霸权兴衰导致的领导权缺位和国际公共产品失灵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