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160章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精神应对国际冲突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三国志·夏侯玄传》中夏侯玄与司马懿的一段对话,意思是羹汤的制作精髓在于调和各种不同滋味,使其相互促进以达到美味的状态。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古人对于味道的调和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总结。《礼记·礼运》云:“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味、六和”,郑玄《礼记正义》解释说:“五味:酸、苦、辛、咸、甘也。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十二食”,王肃《孔子家语·礼运》注释说:“十二食者,十二月之食。”可见,中国古人认为“酸苦辛咸甘”五味的调和因季节和月份的不同而定,最终达到不同味道的调和状态。

习近平在联合国的演讲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作为比喻,核心在于强调坚持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文明的宗教、历史和习俗,实现不同文明、文化、宗教之间的和平和谐共处。

中华文化提倡“以和为贵”。《周易》乾卦彖辞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礼记·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曰“和为贵”,等等。可见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和”是核心价值和最终目标,“和而不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是人与人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相处方式和艺术,即在保持友善和谐关系的同时,不强求事事与对方相同,而可以在共同遵守基本原则、规范的前提下,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实现和谐共处。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善于调和方成美味;宫、商、角、徵、羽五音共鸣,音色和谐方成乐章。

坚持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其他文明的宗教、历史和习俗,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要求。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生灵涂炭,为使人类不再遭受战祸,联合国应运而生。根据《联合国宪章》序言部分,建立联合国的宗旨包含“发展国际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为实现这些目标和宗旨,会员国应遵行的原则包括“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等。联合国文明联盟也于2005年成立,旨在增进不同国家、人民、文化、宗教之间的理解、相互尊重和合作,以建立更加和平、更具社会包容性的世界,并强调拒绝极端主义、拥抱文明的多样性。

必须正视的是,尽管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的物理距离大大缩短,然而各种极端思想和文化仍然存在,战火不绝、冲突不断。如何避免它们之间的摩擦乃至冲突、努力实现并存乃至和谐共处,是摆在整个人类面前的棘手难题。

如何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使文化、思想、观点、立场彼此相异的人们保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理想,习近平开出了以“求同存异”为核心的“中国药方”。

2014年9月,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可以也应该为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所采纳,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和谐共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