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40章

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减少猜疑,避免战略误判

2014年1月22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子报《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对习近平的专访。针对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习近平指出应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美国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在新起点上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携手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尤其要做好几件事。其中第一件事是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习近平表示,“我们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描述的是一种大国关系的状况,源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写作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最后二十多年,新兴海上强国雅典和原有陆地霸主斯巴达之间的冲突关系和战争。修昔底德在书中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恐惧和猜疑造成雅典和斯巴达的隔阂和对抗,最后发展为全面战争。后世学者将新兴大国与传统霸权之间的冲突关系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习近平在美国谈“修昔底德陷阱”,是告诉美方不要以恐惧、担心和疑虑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崛起,中美要避免重蹈雅典和斯巴达的覆辙。习近平还强调“陷阱”本来是不存在的,战略上误判对方,就是自掘陷阱,点明“修昔底德陷阱”有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一个从猜疑心变为战略误判再变为冲突现实的过程。国际上一些人出于自己的负面心态,“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宣扬“中国威胁论”,会影响两国的战略判断,把两国引向冲突和战争的危险境地。

有一派大国冲突理论认定现实世界中仅存在利益争夺,零和思维,要以实力和霸权说话,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并以历史上大量的大国冲突例子为证,认为这是一种思想成熟的表现。但真正的成熟,不是把对方想坏,而是明知人性的危险倾向、对方心理的微妙复杂,明知对方心理上仍不信任自己,行动上仍与自己对抗,仍选择相信对方,鼓励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对对方的心理疑虑和对抗行动始终抱有耐心,不做过激的反应。

20世纪70年代末,美苏两霸争夺仍在持续,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美国接受中方就台湾问题提出的建交原则,中美关系的改善稳定了国际局势,此时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对世界和平投以巨大的信心,作出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判断,他指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要求国内放弃阶级斗争的思维,坚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

随后数十年,中美互信及两国对对方的战略判断也曾不断经历考验。1989年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后,美对华实施经济制裁,1995年李登辉访美,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台之初,又曾将中方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奥巴马总统近年又加速实施“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东海、南海等问题上动作不断,亚太地区的对抗态势有所发展。面对这些不断涌现的考验,中方始终沉稳应对,在坚决维护本国的安全和利益、促使美方改变错误做法的同时,坚持不搞对抗,始终对中美关系抱有信心,展现了强大的战略定力,成功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中美利益交融不断深化,双方互动更为频繁密切。在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中,中方多次向美方表明,中方尊重现有国际秩序,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欢迎美方在地区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美方也多次向中方表明,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支持中国的稳定和改革。我们都应选择相信这些承诺,如果双方都能以这种积极的心态来打交道,则“修昔底德陷阱”本不存在,也不可能发生中美战略误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