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 第54章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破浪前行

在2017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的演讲引起了世界关注。在讲到当前正遭遇波折的经济全球化时,习近平强调,不能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西方媒体和专家学者们纷纷对此发表评论,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接力棒正在传递到中国人手中。“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此次演讲中习近平对中国大胆实施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这段历史的形象描述,是用鲜活的语言对这一宝贵经验的生动总结。

16、17世纪的远洋航行开启了全球化时代。从此以后,海洋逐渐承载了人类交流的梦想,航行演变为连通世界各地的主要方式。中国人与海洋也有说不完的故事,明代郑和七次远航壮举把中国的影响带到沿途各地,近代无数中华儿女心怀报国之志远渡重洋。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方向,形象地说也是面向辽阔的海洋。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海洋是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通过汇入海洋,中国经济拥抱了世界。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过迟疑和争论。一方面,世界市场如此广阔,中国人只有勇敢走出去才能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以世界市场的竞争压力促进自身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既能冲破发展的桎梏,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丢掉保护伞和救生圈,这意味着必须经历曲折和考验,才有可能在世界市场中站稳脚跟,从而以更强的竞争力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中国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全球竞争力?对外开放的步子怎么走、走多快?怎样在开放过程中既推动改革又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现成答案,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探索,但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

1986年7月,中国提出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5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2001年11月,中国签署了入世议定书,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国。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历程表明,中国有决心和毅力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一显身手。经过多年的历练,中国从一名“游泳初学者”变成了世界“泳坛健将”。

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发表演讲,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倡议一经提出便引起轰动,后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带一路”。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多个国家的政府和商业领袖到场参会,宾朋满座,世界瞩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最新承诺,不仅覆盖古丝路沿线周边国家,也向美洲、欧洲、非洲等更广大地区的国家敞开了怀抱。

对于中国来说,对内要处理改革与稳定、增长与分配的关系,对外要积极探索全球市场,在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同时维护国家经济利益。道虽远,非行不至;水有险,非试不能。从中国申请复关到召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如果说三十年前中国是世界经济中的“新生儿”,那么如今已是而立之年。中国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腾飞的奇迹让中国身处世界经济的潮头,破浪前行的中国正在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从试水、“呛水”到“学会游泳”的形象比喻,说出了中国人不畏艰难、乐于挑战的民族精神,道出了中国外交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鲜明风格。三十年里,中国不仅学会了游泳,而且游得快,游得好,还成了很多国家眼里的“游泳教练”。一句平易近人的简单比喻,包含着多少大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