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 第38章

楷模张思德

楷模张思德

故事原委

2017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时说:“希望大家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同志们现在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这里工作,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榜样是谁呢?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有历史的楷模,也有时代的楷模。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系就是这些楷模。大家一定要不断反省自己,以殷为鉴,远离危险,严守纪律和规矩,谨小慎微。”

故事延展

这里展开讲一讲张思德的故事。

记恩“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重病的母亲因为没有奶水,只得走东家,串西家,要来谷米捣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谷娃子”。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世,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参军入党

1933年,红四方面军来到他的家乡六合坊,他积极报名参加了红军。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冲破川军的阻拦,强渡嘉陵江西进。在战斗中,张思德英勇顽强,奋不顾身,右腿中弹,毫无惧色,冲进敌阵,同敌拼杀,击毙敌军射击手,一人缴获了两挺机枪。有一次,他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遇见一个敌人疯狂追赶一个十四五岁的红军小战士。他义愤填膺,猛冲上前,将敌击毙,救下了那个小战士。他的英勇事迹,在红军中广为传扬。

张思德始终牢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并在实践中一丝不苟地贯彻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延安时期,战士们总因粮食不足而吃不饱饭。通信班的战士都是小伙儿,加上经常外出送信走远路,饭量比较大。每次吃饭时,作为通信班班长的张思德吃到一半,就不声不响撂下饭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让别人多吃一些。

烧炭牺牲

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取暖多靠木炭。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主要任务是烧制木炭。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里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弄熄后继续干。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把将小白推出洞口,这时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了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出席中央警卫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会上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把张思德身上闪光的思想和品德凝练为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故事启迪

毛泽东70多年前为纪念张思德而发表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许多人都读过,不少人耳熟能详。“为人民服务”也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历史楷模张思德的光辉事迹,就是希望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以张思德等同志为榜样,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的价值追求和坚定信仰。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