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 第33章

4.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4.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批评标准论述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当前文艺评论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加强文艺批评,对于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升审美、引领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文艺批评,能够帮助创作者进一步总结创作得失,理清创作思路,校正创作方向。古今中外文艺史上,很多重要的文艺批评对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创作实践、风格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甚至达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功效。比如恩格斯与哈克奈斯的交流,阐发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原则,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创作尤其是现实主义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他们的文学评论与美学思想极大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文艺批评是提升人们鉴赏水平的重要参考。好的批评既能在乱石中发现璞玉,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也能在各种良性的争鸣比较中引领人们审美,从根本上发挥思想启迪、艺术熏陶的作用。文艺批评是建设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和生产的市场成分越来越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对文艺产生着深刻影响。开展强有力的文艺批评,对新的条件下出现的各种因素、各种思潮、各种现象进行准确辨析、积极引导,有利于培育健康环境,抵制不良风气,从而更好地端正文艺导向,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文艺评论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式。以文艺为具体对象,运用理论批评的专业形式,通过对作品和作家进行分析评介,对文艺思潮进行解析和评断,能够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学术优势,使党的文艺主张更容易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所接受和赞赏,从而实现专业化、学理化的思想领导。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领域对外开放,引进了包括西方在内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艺作品、文艺理论,拓宽了文艺评论家的思路和视野。但同时,活跃开放的环境也带来各种各样思潮,文艺评论环境的复杂性日益凸显。越是思潮涌动、众声喧哗,越要站稳脚跟;越是纷繁复杂、标准混乱,越要明辨是非、坚守立场,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正确方向。

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在当下文艺评论环境里,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声音微弱,文艺评论标准混乱,有的文艺评论套用西方文艺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以西方文论为标准思考问题、解析文本,挪用西方话语解释中国的创作实践,强制阐释中国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经验。有的远离文艺现场,对当下文艺作品、思潮、现象关注不够,出现缺席和失语的现象。有的故作艰深、术语晦涩,为理论而理论、为批评而批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始终是我们文艺评论的主心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文艺思潮、剖析文艺现象,防止观察问题片面性、绝对化以及碎片化、浅表化,引导人们认清和坚持文艺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文论著作,以及大量诗话词话、书论画论、评点序跋,像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刘熙载的《艺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近现代以来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文艺理论著作,这些文艺理论立足中西文化互动的背景,与中国特色的文艺实践紧密结合,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中华文化的底色。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当深入探究中华文论宝藏,研究梳理、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学习和挖掘思维、表达、韵律等方面的精髓,丰富评论话语,改进评论文风,实现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实现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今天,在市场经济、商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评论也不免受到影响。一些文艺评论受商业利益驱动,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对评论对象的选择,不是从艺术的立场出发,而是从商业的立场出发,哪些作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就追踪哪些作品。这不仅对文艺评论生态是有害的,而且也会误导文艺创作和文艺发展。面对市场,文艺评论负有坚守艺术品位、抵制艺术生产低俗化的责任,而不能成为市场低俗化的附庸和帮闲。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是培育和引领,而不是迎合和屈就。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文艺评论的思想标准、艺术标准高于商业标准,在海量的文艺作品中披沙拣金、去芜存菁,将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精品佳作淘选出来,推介给人民大众,造就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

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提倡有“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现在,有的批评家在不良思潮、低俗趣味、错误思想面前不敢发声,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批评,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毫无思想锋芒。有的眼里全是圈子、面子和人情,一味跟在创作后面点头应声、庸俗吹捧、阿谀奉承,表扬唯恐没能说足说尽,批评则躲躲闪闪。这些做法弱化了文艺批评的褒贬甄别功能,销蚀了批评的战斗力和说服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文艺的健康发展。文艺批评的价值,在于及时针对文艺现象、文艺活动、文艺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释,最终在成就和不足、优长和缺失上作出判断和批评。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评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重塑批评精神和品格,积极开展有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在是非曲直问题上要敢于表明立场,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敢于亮剑,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作出深入透彻、鞭辟入里的判断和评价,推出有强大战斗力的评论。

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客观科学地评论,营造开展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一团和气”不是良好的批评生态,“一评就跳,一评就骂”更不是衡文论艺的正常氛围。批评的品格在于实事求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说:“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真正的批评应当像镜子一般使作者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来,指示他正确的道路,又向读者指出应当赞美和不应当赞美的地方。评论家既要成为作家艺术家的良师,也要成为诤友;既要有围炉夜话式的交流,推心置腹、心平气和的讨论,又要秉笔直书、公道直言,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既不“乱骂”也不“乱捧”。只有这样,文艺评论才有公信力和影响力。当然,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也要敢于面对批评自己作品短处的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待之,乐于接受批评。

要倡导有理论的、生动活泼、富有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理想的文艺评论是融科学与艺术、智慧与美感于一体的。论理讲美,一要有科学的判断力,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现象和作品作具体的、个性的、科学的分析,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实效性和说服力。二要有操“马克思主义枪法”的定力,切忌今日说东明日说西,左右摇摆,随波逐流。要深度进入文艺现场,把科学的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密切关注创作动态和思潮变化,敏锐发现评论选题,对一个时期的文艺创作倾向、审美思潮和文艺消费时尚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有预见性的研究和评论,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艺术创作的青萍之末看到艺术的风起、风向和风潮,作出准确的判断。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和评论,重点加强对优秀作品的评论,加强对新人新作的评论,加强对文艺焦点热点的评论,增强评论的针对性和主动性,避免凌空蹈虚、隔靴搔痒的评论。要倡导贴近大众的评论,注重内容的深入浅出,语言新鲜活泼,风格质朴清新,篇幅短小精悍,符合广大读者观众的审美习惯。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媒体蓬勃发展,改变了文艺评论的形态。网上文艺评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评论在内容、方式、语言上存在一定不适应。要适应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以网络评论作为突破口,积极建设和运用各类新媒体工具,推出文艺评论栏目和文艺评论精品,快捷反应、及时到位、加强互动,让评论能够跟上时代、跟上实践、走在前面,打好主动仗,不断扩大主流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加强文艺评论工作,除了依靠评论家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批评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文艺评论工作组织力度明显加大,阵地建设明显加强,评论队伍不断壮大,评论形态更加丰富,评论水平和专业性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应当看到,文艺评论仍然是文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视程度不够,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也尚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改进高校文艺理论教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贯穿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各环节,推动基础理论面向实际。要建设文艺评论基地,巩固和拓展媒体阵地和专业评论阵地,增加文艺评论版面、节目栏目、频率时段的总量。加强选题策划、统筹协调,集中组织重点评论文章。党报党刊要走在文艺评论的前列,文艺报刊要担当主力,知名作家艺术家和有影响的评论家要敢于引领。要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加大优秀评论人才的培训、选拔、使用力度。发挥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文化艺术研究院所、社科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的积极作用,采取文艺评论家研讨班、特约评论员、客座研究员等措施,培养有集群效应的批评家群体和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骨干。要建立和完善文艺评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评论等工作机制,举办研讨交流活动,保证评论的独立客观、公正权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