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 > 第12章

九、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九、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在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2年12月5日),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6日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6-7页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各国都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201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30日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活动。人道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相信红十字精神将不断发扬光大。

在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莫雷尔时的谈话(2013年5月13日), 《人民日报》2013年5月14日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队员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促进了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

在会见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2013年8月16日), 《人民日报》2013年8月17日

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69-70页

各国国情不同,核能事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核安全挑战也不尽相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强调各国履行有关国际义务的同时,也要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尊重各国保护核安全敏感信息的权利,坚持公平原则,本着务实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0-71页

中国主张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权交流合作,推动各国人权事业更好发展。

《致“二〇一五·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2015年9月16日), 《人民日报》2015年9月17日

民主和人权是人类共同追求,同时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方愿继续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同美方开展人权对话,扩大共识、减少分歧、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的讲话(2015年9月25日), 《人民日报》2015年9月26日

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47-248页

我们要争取公平的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能一个国家发展、其他国家不发展,一部分国家发展、另一部分国家不发展。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给予各国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

《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48页

环顾世界,各国各地区妇女发展水平仍然不平衡,男女权利、机会、资源分配仍然不平等,社会对妇女潜能、才干、贡献的认识仍然不充分。现在全球八亿贫困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妇女。每当战乱和疫病来袭,妇女往往首当其冲。面对恐怖和暴力肆虐,妇女也深受其害。时至今日,针对妇女的各种形式歧视依然存在,虐待甚至摧残妇女的事情时有发生。

事实表明,实现男女平等,还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我们要不懈努力,为妇女事业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2015年9月27日),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页

妇女和儿童是一切不和平不安宁因素的最大受害者。我们要坚定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理念,倍加珍惜和平,积极维护和平,让每个妇女和儿童都沐浴在幸福安宁的阳光里。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2015年9月27日),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1页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53-254页

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当今世界仍有八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年近六百万孩子在五岁前夭折,近六千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刚刚闭幕的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了二〇一五年后发展议程。我们要将承诺变为行动,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55-256页

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56页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2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3页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六十多年来,中国共向一百六十六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四千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六十多万援助人员,其中七百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先后七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六十九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一百二十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7页

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在未来十五年内彻底消除极端贫困,将每天收入不足一点二五美元的人数降至零,是二〇一五年后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发达国家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发展中国家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前不久召开的联合国系列峰会上,我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二十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二〇一五年后发展议程;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二〇三〇年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二〇一五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未来五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六个一百”的项目支持,包括一百个减贫项目、一百个农业合作项目、一百个促贸援助项目、一百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一百所医院和诊所、一百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十二万个来华培训和十五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五十万名职业技术人员,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等等。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在此,我愿重申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坚定承诺。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7-268页

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中国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继续在国际减贫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同各方一道优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进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充足资源和强劲动力;将落实好《中国与非洲联盟加强减贫合作纲要》、《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更加注重让发展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中国将发挥好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8-269页

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中国坚定不移支持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对接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绿色能源、环保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帮助各发展中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前不久,我在联合国主持召开了南南合作圆桌会,同二十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一道,交流南南合作经验,达成广泛深入的共识。中方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深化减贫等各领域的南南合作,携手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9页

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

《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9页

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为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在今年九月宣布设立二百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十个低碳示范区、一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一千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帮助他们提高融资能力。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93页

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潮泛滥,是对和平与发展的严峻考验。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需要凝聚共识。恐怖主义不分国界,也没有好坏之分,反恐不能搞双重标准。同样,也不能把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挂钩,那样只会制造民族宗教隔阂。没有哪一项政策能够单独完全奏效,反恐必须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20页

长期以来,我国在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应许多发展中国家要求,作出派遣医疗队的决策。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先后向六十七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二万多名医护人员,救治患者超过二亿六千万人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二〇一四年,西非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后,我们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卫生援外行动,先后派出一千二百多名公共卫生专家和医疗队员赴西非一线,同疫区国人民并肩抗击疫情,实现了援非抗疫工作“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全面展示了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好评。这是我们经过几十年努力树立起来的良好国际形象,也是我们在国际上独特的政治优势,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好。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促进人权,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中方愿与其他国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就人权问题开展对话交流,但反对任何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在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的谈话(2016年9月3日),《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穷兵黩武的道路走不通。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不久前在马里和南苏丹牺牲的联合国维和人员中就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我们将继续履行好国际义务,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2016年9月3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28-129页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包容性发展,努力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创造条件和机会。

《致“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三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的贺信》 (2016年12月4日),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5日

三十年前,经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国共同努力,联合国通过了《发展权利宣言》,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希望国际社会以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新起点,努力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致“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三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的贺信》 (2016年12月4日),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5日

一九五〇年至二〇一六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四千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五千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三千个,举办一万一千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二十六万多名。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1月17日),《求是》杂志2020年第24期

经过一百五十多年发展,红十字成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面对频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我们应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身陷困境的无辜百姓送去关爱,送去希望;应该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避免人道主义问题政治化,坚持人道主义援助非军事化。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求是》杂志2021年第1期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2017年5月14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90页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5页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6页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致二〇一三——二〇二二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的贺信》(2017年11月30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中国将一如既往推动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国际残疾人事业共同发展。

《致二〇一三——二〇二二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的贺信》(2017年11月30日)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主动参与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目前,中国累计派出三万六千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此时此刻,二千五百多名中国官兵正在八个维和任务区不畏艰苦和危险,维护着当地和平安宁。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倡议世界各国政党同我们一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12月1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36-437页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今天,成千上万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技术人员、医务人员、教师、普通职工、志愿者等正奋斗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广阔的土地上,同当地民众手拉手、肩并肩,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根据中共十九大的安排,到二〇二〇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二〇三五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将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我们倡议世界各国政党同我们一道,为世界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12月1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37页

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伟大梦想。近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获得自由和平等,享有尊严和幸福,实现和平与发展,进行了长期斗争和努力,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致首届“南南人权论坛”的贺信》(2017年12月7日),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8日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全球人权事业发展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人权事业必须也只能按照各国国情和人民需求加以推进。发展中国家应该坚持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人权保障水平。国际社会应该本着公正、公平、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并反映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意愿。中国人民愿与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致首届“南南人权论坛”的贺信》(2017年12月7日),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8日

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我们共同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这个星球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千五百多个民族、七十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这种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经济治理思路》(2018年11月17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57-458页

《世界人权宣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

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七十周年座谈会的贺信(2018年12月10日),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1日

我国人权研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七十周年座谈会的贺信(2018年12月10日),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1日

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同各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发起“关爱儿童、共享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合作倡议。我们启动共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将继续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并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我们还将深化农业、卫生、减灾、水资源等领域合作,同联合国在发展领域加强合作,努力缩小发展差距。

《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2019年4月26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9-20页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2019年5月15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81页

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

《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0年5月1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25-526页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把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处理国际争端,坚决反对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幌子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3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676-677页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690页

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继续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们将拓展同世界各国的互利互惠合作,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运转,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早日重现繁荣。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8日),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695-696页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国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欧方能够解决好自身存在的人权问题。中方不接受人权“教师爷”,反对搞“双重标准”。中方愿同欧方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加强交流,共同进步。

在同德国、欧盟领导人共同举行会晤时的谈话(2020年9月14日), 《人民日报》2020年9月15日

践行多边主义,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开药方,不见疗效。联合国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可视成果为导向,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特别是要以落实《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把应对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作为联合国工作优先方向,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框架突出位置,更加重视促进和保护生存权和发展权。

《在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21日),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页

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妇女事业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挥联合国的重要协调作用。我们支持联合国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消除暴力、歧视、贫困等老问题上加大投入,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使妇女目标成为二〇三〇年议程的早期收获。我们也支持提高妇女在联合国系统中的代表性。联合国妇女署要丰富性别平等工具箱,完善全球妇女发展路线图。

《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二十五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2020年10月1日),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页

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我们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讲团结、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福泽各国人民。中方欢迎各国支持《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52页

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今年九月,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〇三〇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此,我愿进一步宣布:到二〇三〇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二〇〇五年下降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二〇〇五年增加六十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十二亿千瓦以上。

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53页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91-492页

当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差距有待弥合,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严峻挑战。疫情之下,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期望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和空间,要求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享有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了,整个世界繁荣稳定就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也将从中受益。国际社会应该着眼长远、落实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92页

我们要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推进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要秉持以人为中心、基于事实的政策导向,探讨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促进绿色发展。要坚持发展优先,落实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保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全球发展带来的好处。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95页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021年4月22日),《人民日报》2021年4月23日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发展中国家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我们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照顾其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避免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他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021年4月22日),《人民日报》2021年4月23日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方将在今年十月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方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中方还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021年4月22日),《人民日报》2021年4月23日

今天,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这么大的体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增强我国国际道义优势和话语感召力。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着手,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1年5月31日)

我们要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人民渴望富足安康,渴望公平正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2021年7月6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3-4页

我们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2021年7月6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4页

我们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我们要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关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关爱贫困民众,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中国古人说:“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我们要推动各国加强发展合作、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共同反对任何人搞技术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我相信,任何以阻挠他国发展、损害他国人民生活为要挟的政治操弄都是不得人心的,也终将是徒劳的!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2021年7月6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4-5页

我们要担负起加强合作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面对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要坚持科学施策,倡导团结合作,弥合“免疫鸿沟”,反对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恐怖主义等人类公敌,我们要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共同扎好安全的“篱笆”。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建绿色家园。面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勇于担当、同心协力,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2021年7月6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5-6页

我们要担负起完善治理的责任,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民主同样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我们要加强交流互鉴,完善沟通机制、把握社情民意、健全组织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推进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和成效。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2021年7月6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6页

我们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在此,我愿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坚持发展优先。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快落实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普惠包容。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二〇三〇年前实现碳达峰、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中国已宣布未来三年内再提供三十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2021年9月21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3-5页

联合国应该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要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方面走在前列。要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三大领域工作,制定共同议程,聚焦突出问题,重在采取行动,把各方对多边主义的承诺落到实处。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2021年9月21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7页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一个国家走的道路行不行,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能否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0月25日),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6日

早在疫情暴发初期,我就提出新冠疫苗应该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在此,我愿进一步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一)加强疫苗科研合作,支持疫苗企业同发展中国家联合研发生产。(二)坚持公平公正,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力度,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二〇二二年全球接种目标。(三)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就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早日作出决定,鼓励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四)加强跨境贸易合作,保障疫苗及原辅料贸易畅通。(五)公平对待各种疫苗,以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紧急使用清单为依据推进疫苗互认。(六)为全球疫苗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取疫苗提供金融支持。

《团结行动,共创未来》(2021年10月30日),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31日

目前,中国已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十六亿剂疫苗,今年全年将对外提供超过二十亿剂。中国正同十六个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初步形成七亿剂的年产能。我在今年五月的全球健康峰会上倡议举办新冠疫苗国际合作论坛,已于八月成功举办,与会各国达成全年超过十五亿剂的合作意向。中国还同三十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疫苗全球公平分配。中方愿同各方携手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构筑全球疫苗防线作出积极贡献。

《团结行动,共创未来》(2021年10月30日),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31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