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共12册) > 第173章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始终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落脚点和核心指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始终将尊重各自核心利益、拓展共同利益作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础。他还将加强海外利益维护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对外工作的重点方面,提出“要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1]。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外交行动向国际社会强有力地表达了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国家利益的核心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并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将指导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实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新时代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导武器。贯彻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保驾护航,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新途径。

自1648年近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建立以来,国家利益至上成为主权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原则。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代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在内政外交中实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中国外交始终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国家利益在处理对外关系中的指导作用,更加鲜明地坚持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底线的原则。

一 国家利益的概念及其特性

利益可以理解为需求,从抽象层面看,国家利益可以理解为国家生存和正常运作的客观需要。因此,国家利益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具体包括关乎国家生存和延续的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经济财富和制度自决等。[3]2016年出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对国家利益及其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读本》指出,任何国家都存在三种基本需求:第一,确保国家生存,包括维护领土完整和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第二,促进人民的经济福利与幸福;第三,保持社会制度和政府体系的自决与自主。这三大需求构成最重要的国家利益,是保证国家存续和合法性的关键。[4]

在现实中,国家利益并不是单一的抽象原则,而是由不同类型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整体。从横向看,国家利益可以分为国家安全、主权独立、经济财富、文化完整、社会稳定等细分领域的利益。这些具体领域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战略重要性和轻重缓急各有不同。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要根据具体情势和条件对不同利益的排序进行判定。从纵向看,国家利益体现在全球、地区以及国家内部的不同层面。一国还可以依据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界定国家的整体利益,从而对不同时期的具体利益的重要性进行判断,为国家制定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提供指导原则。此外,国家利益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分为生死攸关利益与非重大利益、一般利益与特定利益以及永久利益与可变利益等。

国家利益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第一,国家利益具有整体性。国家利益是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特性。国家利益与国家主权息息相关,反映的是国家作为整体的需求。国家的领土安全、主权独立、国民基本生存所需的资源保障等国家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确保国家主权的底线。在对外关系方面,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尤其体现为国家在涉及主权、领土完整等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时,不做任何让步和妥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5]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此外,国家利益的整体性还体现在国内治理领域。在对内治理方面,整体性体现为国家利益高于任何地方利益、局部利益或团体的特殊利益。同时,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局部利益或团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是国家统筹协调和总体考虑的结果,在本质上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是不同地区、局部或团体利益的代表和汇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统筹各层次利益,[6]正是党中央以国家利益为指导原则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二,国家利益具有层次性。国家利益包含不同部分或领域的利益,这些多维的国家利益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而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利益,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同。因此,只有对国家利益进行明确的分层,才能够指导国家采取不同性质的应对行动。按照利益的优先性,国家利益可以分为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和一般利益。核心利益是国家生死攸关的利益,也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利益,是不容让步和妥协的底线。国家既要对核心利益坚持到底、绝不妥协,也要对他国的核心利益审慎对待。同时,国家利益有相对稳定的部分,也有更易变化的部分。按照利益的稳定性,国家利益可以分为永久利益和可变利益。主权、领土、安全等涉及国家生存层面的利益更加稳定,是国家的永久利益。而经济福利、国际交往等国家发展层面的利益,更容易发生变化,是国家的可变利益。国家应坚决捍卫永久利益,积极促进可变利益。国家在处理领土、主权等永久利益时应该坚持原则,不能轻易灵活处理。在积极促进可变利益的过程中,应该以不损害永久利益为前提。

第三,国家在实现国家利益过程中受到国际体系的制约。虽然国家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性,但是任何国家一旦进入国际体系,其需求就受制于所处的国际体系。国家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利益的过程中,会形成相互制约的力量,国家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国家在根据国家利益原则确定本国具体目标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其与其他国家利益和国际规范的兼容性,争取获得更多的认可与支持。在处理同西方发达国家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而在处理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时,他则强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当然,不同国家的国家利益的相互制约,既可能以合作的方式呈现,又可能以斗争的形式实现。在国际体系中,国家利益的实现本身就是不同观念和物质力量动态博弈的过程。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国相互依存的深化,各国人民的命运日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利益日益成为国家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过程中,坚持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谋求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旗帜鲜明地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7]他在访非期间提出中国外交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主张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他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呼吁联合国要积极有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持之以恒推进共同发展,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多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办事。[8]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9]这些讲话都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将追求中国国家利益与各国共同发展相统一。

二 坚持将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的制定依据

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都应该以国家利益为依据,任何国家目标也应该在国家利益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设定。制定国家对外政策,首先要界定国家利益的内涵。虽然界定国家利益的过程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因素和特殊利益的干扰,但是国家利益自身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依据客观的标准界定不同情势下的国家利益,从而为理性地制定对外政策提供指导。

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必须清楚地认识国家利益。国家可以按照优先性对具体国家利益进行分层排序。国家利益可分为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和一般利益。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其面临的内外环境,确定国家的核心利益,即生死攸关的利益。国家核心利益一般包括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内政治秩序自治等关乎国家生存的利益。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10]当核心利益面临威胁时,国家会义无反顾地维护,不会进行任何妥协让步。

核心利益之外的国家利益往往会具体化为各项国家可能追求的目标。国家利益为设定外交政策具体目标提供了宏观指导,在具体操作时仍然需要考虑具体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国家实力、国际环境、文化传统、国内制度等因素都可以作为国家在具体情势下根据国家利益设定国家目标的标准。此外,国家也可以根据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来界定整体国家利益,以此来确定国家的战略目标,指导具体外交政策。

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1]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工作中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采取更加坚定的立场和积极的措施,应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面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国公布了钓鱼岛领海基点基线,设立了东海防空识别区,表达了维护领土主权坚定不移的决心。同时,中国积极利用各种双多边对话努力推动双方达成共识。围绕菲律宾前政府挑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通过各种双多边场合表明不接受、不承认仲裁裁决的严正立场。中国还对菲律宾前政府的错误行径进行了坚决有力斗争,揭露南海仲裁案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的实质,坚决维护中国合法海洋权益。中国正当立场得到来自近120个国家和240多个不同国家政党的理解和支持。针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试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中国还积极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坚决遏制国际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严厉打击“藏独”“东突”等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此外,中国妥善处理与相关国家的分歧,加强对话和交流,更加坚定地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及地区和平稳定大局。

中国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指导原则来处理与各国的关系发展。对于中美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呼吁,中美两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分歧,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方应坚定支持对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努力,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12]对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与非洲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重视非洲的关切和利益,支持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联合自强。对中国与金砖国家成员国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强本固基”,打造金砖国家利益共同体,构建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13]

三 谋求中国国家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中国国家利益作为一切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同时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4]中国并不信奉狭隘的国家利益观,而是包容性地追求各国的共同发展,实现中国国家利益与各国共同利益相统一。

首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15]中国绝不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发展自己,在处理对外关系过程中,坚持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旗帜鲜明地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16]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17]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侵略扩张,而是谋求与各国在相互尊重中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动荡不安的地区和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多做贡献。面对国际体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和“逆全球化”及保护主义思潮抬头,中国始终坚定地拥抱多边主义,积极维护和完善战后国际秩序,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在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不仅不对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和国际体系稳定带来威胁,而且中国通过积极的大国外交担当,为世界的和平带来了确定性,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中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于侵害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毫不妥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8]中国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维护国家利益,并始终将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放在外交工作的首位。中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并妥善处理与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纠纷。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高度警惕和防范外部势力在各领域进行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中国外交一直把为国家发展服务置于突出地位,努力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中国积极践行“外交为民”理念,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切实保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境外的安全。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强大,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资源和手段更加丰富多样。中国政府部门正在不断创新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再次,中国坚持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实现国家利益,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经济全球化大潮要求中国实现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统一。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深化。随着人员、信息、技术、资本、商品等经济要素跨国流动的加强,各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生产—消费体系当中。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国通过参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分工合作实现共同获益,因此相互依存的加深促进了国际社会中的利益共生。另一方面,全球性问题的长期性、全局性和严峻性使得各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合作,才能应对共同的挑战。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无论是谋求自身发展,还是应对全球性挑战,都必须照顾别国关切,寻找自己利益与他国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倡导包容性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追求也要求中国实现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统一。中国倡导包容性发展,强调各国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道路。在国内,中国致力于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将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不平等作为国家追求的重要目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在国际,中国致力于促进全球层面的减贫,减少全球发展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中国促进发展中国家自主和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的道义取向。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19]习近平总书记将追求中国国家利益与各国共同发展相统一的外交思想贯穿于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中国始终努力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20]习近平主席在访非期间强调,中国外交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主张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会见候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近平主席呼吁联合国要积极有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持之以恒推进共同发展,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多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办事。[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2]2013年3月23日,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 ‘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3]而且,从中国发展的速度来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的根本国家利益,为中央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中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新形势下对外工作要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24]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一 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维护和延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作出如下判断:“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国内外发展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中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在2014年11月29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26]

从内部看,虽然中国经济面临增速下降、结构调整等严峻挑战,但中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表现良好,仍具备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稳定和谐态势不断发展。从外部看,虽然中国面临世界政治格局调整和世界经济增速乏力的双重挑战,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没有变。中国发展仍具有相对稳定开放的国际环境。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因此,可以说“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27]

因此,中国现阶段外交工作的重心之一便是维护和延长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一方面,中国外交要积极通过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推动国际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只有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安定,中国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外交要积极构建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并通过深化发展伙伴关系,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并以此作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主要途径。中国将追求自身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连接起来,让中国外交既为民族复兴尽责,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为人类进步担当,展现负责任大国的世界关怀。

二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2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9]中国正在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要求中国继续坚持外交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中国外交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改革和发展争取到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31]因此,中国外交今后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为国内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32]他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中也强调:“我们将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继续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33]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要求外交工作要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34]因此,“中国外交还是要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解决各种不可持续的问题,为维护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延伸的正当权益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35]

首先,中国外交要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首先要确保大国之间避免走向对抗甚至冲突。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要避免与守成大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在相互依存和利益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利用发展的钥匙,突出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积极推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理念塑造和睦安宁的周边环境,并以正确义利观夯实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基础。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领海争端,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对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坚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还积极开展反恐、反毒、维护网络安全等国际合作,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国际维和与安全保障机制。

其次,中国外交要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稳定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必须参与全球经济体系,与各国共享繁荣,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国内体制改革,推动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为此,中国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经贸合作主渠道作用,以资源、市场和技术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动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在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36]另一方面,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努力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在多个公开场合旗帜鲜明地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推动各国共同抵制一切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中国还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改革,优化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37]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宏伟目标,是几代中国人共同奋斗的旗帜。与此同时,中国梦也是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 ‘快车’‘便车’‘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38]

三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大基本内涵对中国外交提出了新要求。首先,中国外交要努力推动中国从经济大国转为具有更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强国。实现国家富强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断艰辛探索,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夙愿。中国梦是强国梦,中国要建设军事强国、文化强国、贸易强国、科技强国、海洋强国和网络强国,要在国际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经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中国比任何时期都要接近民族复兴目标。

虽然中国正在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为具有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影响的大国,但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日趋复杂。一方面,针对中国的各种猜疑和担忧的言论不断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不断翻新,甚至遏制中国的苗头开始抬头;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面临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中国亟须积极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影响力。

其次,中国外交要进一步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切实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重要的任务。中国外交坚持“外交为民”理念,积极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帮助人民实现梦想。随着中国公民和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职责。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切实维护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保护力度”的要求,中国外交部提出要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帮人民圆梦以及办好大国外交的角度来看待领事保护与服务工作,实现工作理念升级。中国海外领事机构切实履行领事保护的新使命,积极打造海外民生工程,努力做到中国公民走到哪里,领事服务和保护就能跟随到哪里,让每一个身处海外的同胞都能随时随地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温暖。[39]伴随着“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和“海外民生工程建设”的提出,“外交为民”理念的内涵不断扩展,现已从领事保护扩大到为中国公民在海外旅游、教育、营商、就业等提供帮助和支持。

最后,中国外交要为民族振兴提供支撑。“中国梦”对民族振兴的追求要求外交工作要准确把握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此,中国外交要处理好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的问题。中国仍然受到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的困扰,而这些势力又常常与外部势力相勾连。这一现实要求中国必须采取有效外交措施,积极应对境外势力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渗透和干预,尽力隔绝和消解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振兴过程中必然加深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互动,民族之间差异和误解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的进一步显现。为此,中国外交要积极承担起向世界阐释和宣传“中国梦”的工作,要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架起“中国梦”和“世界梦”连接的桥梁。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4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特点,逐渐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思想指导。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为中国保持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确立了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成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指导纲要。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41]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系统阐述了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就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不仅为国家安全工作开创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更是为中国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指导原则。[42]

一 坚持统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过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内事务同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互动已空前紧密。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过程中,必须具有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的战略思维。对于国内安全,要坚决确保政治安全,全力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暴恐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转型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矛盾增多,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风险有所积累,各类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压力增大,内部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政治安全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我们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43]在经济安全方面,我们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44]在社会安全方面,我们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做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从制度、机制、政策、工作上积极推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45]

对于外部安全,虽然世界总体和平态势可望维持,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是,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46]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重点从三方面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一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中国要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这是建构大国关系和处理崛起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二是维护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虽然周边安全形势可控,但周边的南海、东海和南亚等地缘问题和热点事件仍在持续,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局势日趋紧张。我国将继续在周边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区域安全机制建设,维护周边稳定合作大局。三是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随着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化,全球性挑战成为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我国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加强国际社会应对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47]同时,在国家安全工作中,除了要同等重视外部和内部安全,还要注意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将内外安全置于国家治理的统一框架中。

二 坚持统筹安全与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过程中,必须坚持协调安全与发展的关系。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认为,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48]辩证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是维护好国家利益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49]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两面、互为前提,二者构成了执政兴国的基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要确保为国家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内外部条件,确保国家主权独立和不受侵犯,维护国内政治社会稳定,构建稳定开放的国际体系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各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种保障能力建设,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我国对内积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我国对外积极通过构建和平、合作和共赢的国际关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开放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我国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要在维持国际和平行动和维护自由开放的多边经济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其他国家一道创造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社会。

确保国家的持久安全也依赖于持续的国内发展。我国要在改革和发展中求安全,只有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国家实力和满足人民追求幸福的愿望,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我国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固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夯实安全的根基。习近平主席在第四次亚信峰会上提出,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50]在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开创了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国防力量的稳步提升,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将继续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营造安全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 努力协调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实现自身安全,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提出“共同安全”的理念,为我国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和国际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协调好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我国要倡导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共同安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51]中国绝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和核心利益,但也强调,在实现自身安全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时强调,我们要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52]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因此,各国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迈向命运共同体。[53]

倡导共同安全,意味着尊重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在保证其他国家安全的基础上维护自身安全。这要求国家摆脱传统的联盟对抗的安全模式,推动所有国家的共同合作,建立确保所有国家安全的国际安全体制。中国同各国一道,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就是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建立包容性地区安全机制的体现。同时,中国一直坚决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反对强国依据实力干涉和侵犯弱国和小国的安全利益。中国始终尊重各国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的与其国情相符的发展道路。在处理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提倡各方相互理解,妥善处理和照顾不同的利益关切和诉求,推动政治协商解决争端,促进安全合作与对话。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进国际安全领域以及地区安全领域的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努力协调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推动形成新国际安全模式的重要实践方向。

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宗旨,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理念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在内政外交中实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国家利益在处理对外关系中的指导作用,更加鲜明地坚持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政策底线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工作中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于侵害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毫不妥协,采取更加坚定的立场和积极的措施,应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同时,中国妥善处理与相关国家的分歧,加强对话和交流,更加坚定地维护同周边国家关系及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中国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指导原则来处理与各国的关系发展,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中国特别强调与各国共同利益相统一。在处理对外关系过程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的根本国家利益,为中央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中国将追求自身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连接起来,让中国外交既为民族复兴尽责,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为人类进步担当,展现负责任大国的世界关怀。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国家总体目标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为此,中国外交要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基本途径,为中国保持长治久安和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方法提供思想指导。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过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好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同时,还要坚持协调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营造安全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最后,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深的背景下,我国要倡导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共同安全,迈向命运共同体。

总之,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第1版。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5版。

[3]《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7页。

[4]《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7页。

[5]《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第1版。

[6]《把握改革大局自觉服从服务改革大局 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人民日报》2015年5月6日第1版。

[7]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第3版。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62页。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页。

[1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年9月6日。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

[12]《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会谈》,《人民日报》2013年3月23日第1版。

[13]习近平:《共建伙伴关系 共创美好未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7月10日第3版。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5版。

[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5版。

[16]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第3版。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5版。

[1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2页。

[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页。

[2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年9月。

[2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62页。

[22]《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1版。

[23]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2版。

[24]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第1版。

[2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第2版。

[26]《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30日第1版。

[27]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第1页。

[2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3版。

[2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3版。

[3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3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第1版。

[33]习近平:《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28日第2版。

[34]《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6日第1版。

[35]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人民论坛》2013年8月(上)。

[36]高虎城:《让中国梦点亮美好世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外交思想》,《求是》2014年第7期,第5—8页。

[37]习近平:《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人民日报》2016年9月5日第3版。

[3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

[39]王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9日第3版。

[4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4版。

[4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第1版。

[4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第1版。

[4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第2版。

[4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7日第1版。

[45]《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为实现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人民日报》2014年4月27日第1版。

[4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5版。

[47]《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

[48]《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通过 〈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人民日报》2015年1月24日第1版。

[49]《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4月18日第1版。

[50]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22日第2版。

[51]《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

[5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第1版。

[53]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第2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