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 第19章

第一节 深刻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第一节 深刻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刻理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领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一、生态环境问题也是重大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进入了高强度频发阶段。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一论断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属性,也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与其他建设系统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这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在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关系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想一想,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告诫我们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还会产生大量的经济问题。在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上,一些地方存在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水不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环境问题,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环境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向。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与诉求。在环境问题与文化问题的关系上,习近平同志引用白居易“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来寓意人类的片面追求和地球资源有限供给的重大矛盾,明确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的重要性。

要纠正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割裂问题,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利用倒逼机制,顺势而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人民群众不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满,而是对生态环境不好有更多不满。我们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么?从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看,也是这点最重要。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老百姓想法也是一致的,为什么还扭着干?”这深刻揭示了发展必须将经济、社会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利改善。而在实践中,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四大建设系统相互割裂的“两张皮”现象,机械地将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发展的对立面,这种割裂是多年来可持续发展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重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刻融入四大建设已刻不容缓、正当其时。

社会生态病是一种疑难杂症,需要综合治理与融合共建。习近平同志在谈及生态省建设时就已经指出:“搞生态省建设,好比我们在治理一种社会生态病,这种病是一种综合征,病源很复杂,有的来自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有的来自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的来自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污染带来的‘外伤’,又有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神经性症状’,还有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体力透支’。总之,它是一种疑难杂症,这种病一天两天不能治愈,一副两副药也不能治愈,它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长期努力,精心调养。”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造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的原因:既有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敏感的原因,更与一定时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结构、制度体系与文化观念密切相关。这一论断明确地指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只有融合共建,才能对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兼治。正如全球可持续性问题高级别小组指出的,对于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在所有方面取得进展,那么我们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取得持久进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囯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额不到13亿,13亿人口的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就会把这个人口数量提升一倍以上。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基于对欧美国家现代化道路造成严重环境后果的清醒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四大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偿还现代化建设带来的资源环境欠账,也是推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全局,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对保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具有深远意义。

二、“纳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内在要求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系统推进。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方面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表明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庄严承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得以拓展,意味着对我国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实以及全球绿色变革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承担国际社会责任、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勇敢担当和积极行动。

“纳入”是借鉴全球可持续发展经验教训、创新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理性认识。“纳入”秉承了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通盘整合“经济—社会—环境”的一体化方法,也呼应了“里约+20”成果《我们期望的未来》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各级工作主流的主旨。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并没有撼动“工业文明”固化到人类思维、行为与制度体系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而“纳入”思想既来自将生态文明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内化于人类价值取向上与自然平等和谐的“自我完善”,也来自“美丽中国、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以及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现实倒逼,更根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展中大国工业化、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是对可持续发展新动力、新路径与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

“纳入”是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现实抉择。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全局,是应对环境问题、实现经济转型和创造新增长点的核心要素。这不仅是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需要,更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刻、系统地纳入现代化建设全局,有利于提升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为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

三、“融入”才能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协调与承载功能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引领、协调与承载功能。只有通过“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三大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好、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功能必须通过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来实现。“融入”才能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功能。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按照这个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这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特殊协调功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融入”才能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承载功能。习近平同志要求,“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承载功能就是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基础与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承载能力,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