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少年中国说:我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第5章

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这学期有幸选修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聆听了多位教授的讲解与教诲,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之余,也仔细阅读了习总书记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深有体会,希望将两者相结合,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我在大学的学习和人生规划中,经常被习总书记的话所感染。虽然我是一名标准的工科生,本科第一专业是工业工程,但在阅读很多历史书籍时,我感受到了国家发展中的伟大变革。我们的国家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可以在世界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接近世界舞台中央,是因为几代人不断地努力,将国家发展、治理得越来越好。我辅修国际政治专业,正是希望了解中国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掌握话语权,中国应该如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学习国际政治这个双学位专业正是因为拥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相信如果中国可以不断向前发展,就能在不远的未来真正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离本科毕业只剩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考虑未来规划的时候,我更希望自己在毕业之后能去公共管理学院进修博士研究生。因为正是学习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我对国家的公共治理更有情怀,也更有信心。希望自己的工科背景能够在之后深入研究时有所帮助,也希望自己在进修后能够去公共机关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关于这门课程,这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真的收获了太多。这么多所高校的教授亲切地为我们讲授课程,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了解了很多知识,也逐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深化了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名家领读经典”这门课程,应该称得上是我在清华上过的最好、最特殊的一门课,它虽然是一门思想政治课,但是其内容很实际,很权威,能够带给大家思想的碰撞,很多观点也能让我们信服,并产生切身的感受。在去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曾发表过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这一年来,我确实感受到清华的转变,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在逐渐贯穿教育教学过程,感受到我们在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条路上有了切实的进步!

教育强则国家强。如果说高等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准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那么清华的教育水平则是国家未来发展质量在水准和潜力的风向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清华是国家人才培育的摇篮,但由于学校普通的思想政治课程年复一年地重复,没有创新,清华的很多同学对政治课有了排斥与不理解,而我最想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名师来认真设计,需要大家在心中对课程内容的认可,更需要清华的同学们树立起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将会投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从而点亮他们青春理想与家国情怀的明灯。这门课程作为开端,让高等教育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中显著提高,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未来当我们担起国家的大梁时,我们的国家以及它的核心竞争力会更强!在这里,衷心感谢习总书记对我们的高等教育、对我们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视,希望这门课在之后可以影响到更多的学生,让一代一代人在这种思想的哺育下奋斗,奉献,承担自己之于这个社会,之于这个国家的责任。

清华大学 朱培豪

我是一名来自汶川的羌族学生。从家乡到首都北京,从懵懵懂懂的小丫头到成熟稳重的研究生,23载的成长路上,我无时无刻不沐浴在党和国家的恩泽之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须臾之间,十万生灵与世长别,山河破碎如风中飘絮。多少年来党和国家对这座小城投入的关怀和扶持,顷刻之间毁于一旦。羌族,这个几千年来历经磨难的民族,再一次面临艰难的时刻。无数羌族儿女罹难,无数记录着羌族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毁灭性破坏。没有什么比看着家园支离破碎、看着乡亲永远离去、看着民族文化再度流失更让人感到深入骨髓的绝望。

就在我惊魂不定、万念俱灰之时,是党和国家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希望。我还记得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便不惧余震威胁赶赴灾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他们用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深切感人的关怀,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生的希望。我还记得摇晃刚刚停止,便顾不上自己和家人,奔波在人群之中安抚人心、抢险救灾的共产党员们,是他们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让受灾群众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理智,积极组织自救。

正是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坚强领导,因为全国同胞的关爱帮扶,短短几年,汶川从灾难后的百废待兴变为现在的车水马龙,曾失去所有的人们重拾起生活的火把,重新在这片被称作“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灾难之后,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记得习总书记在2012年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灾后重建也要注意兼顾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在2013年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更是满含深情地表示: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汶川从灾后救援,到生态重建,无一不成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富国强国理念的实例注脚。如今的汶川,已展现出了新的面貌,一切都按照党的治国方略,按照国家的民族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针走向文明的未来。

笔墨有尽,恩情无限,我想对党、对国家、对全国同胞真挚地说上一句:感恩有你!

 这学期我参加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学习,并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我而言,这是一次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学术修养的契机。

“群众是复数,我是单数,我只是群众的一分子,我属于群众,但和群众的联系不太密切。我自由散漫惯了,不习惯有组织的生活。”李零教授以幽默调侃的风格结合自身经历,对我们讲述了他对政治的理解,进而引出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共产主义的曲解,并探讨了何为真正的共产党人。

习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想我不会辜负李教授的期待,更不会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当以真正的共产党人为楷模,努力去做一个不媚俗、不屈从的正直之人。

此外,潘维教授沿着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历史进程,讲述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痛苦与梦想、曲折与光荣,中国革命事业取得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老师们的讲授让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终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激励我锤炼才干、奋发图强,为建设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文明更加先进的中国献出自己的绵薄力量。习总书记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我很感谢“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课程的每一场讲座,对我而言,都是人生中的一块新大陆。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95年的风雨兼程和星光闪耀。当下和未来,中国必然还会面临更多更艰难的挑战,但是我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因为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也有魄力,继续领导已经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中华儿女从容应对!

“上下同欲者胜”,唯有领悟党的治国理念,紧跟党的步伐,怀抱感恩之心,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年以前屈子留在汨罗江畔的词句至今仍醍醐灌顶,提醒着我不忘初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当谨遵圣人之言,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感恩党和国家的关怀如春日暖阳,为我的小小世界播撒光芒;我亦坚信炎黄子孙的中国梦若璀璨星河,为这个大大国家闪耀希望!

北京交通大学 李丹

我是一名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学生。2016年秋季,我们北京8所高校数百名幸运儿汇聚在知识的殿堂里,共同聆听名家授课,学习经典,体验十多位教授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思政课在很多同学印象中就是一大摞的课本和密密麻麻的印刷体,老师的语调平稳且毫无激情可言,沉闷无聊的氛围使得思政课快速“失温”。但亲身体会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后,我明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换句话说,让课堂“升温”,首先取决于老师对课程的态度。感谢习总书记,是总书记一直以来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关心与支持,促成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班集体,也让我有了这一次难得的体验。

李零先生是让我深感佩服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渊博,更在于他句句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我坚信,这堂课肯定没有人打瞌睡,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跟着老师授课的节奏走。先生以党外人士的角度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是否真的边缘化”等问题。自由散漫如他,以自己为例生动地讲述了“人是什么?就是拿人当人”。是啊!推而广之,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如果没有相互间的尊重,怎会有和睦共处,又怎会有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我不但对伟大的中国梦的蓝图感到振奋和欣喜,更对家乡的今天和明天充满信心。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我的家乡是由47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聚居区,那是祖国的大新疆。各族人民像石榴子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从植物的形态特征来看,石榴子多,紧密无缝,大小相同,这诠释着56个民族要团结互爱,平等相待,持久稳定,更要共同发展。对于新疆来说,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条件,社会稳定的意义重大。新疆的稳定发展关系着祖国发展的大局,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梦,而幸福的内涵就包括合家欢乐,身体健康。今年我们新疆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做出重要指示: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全面推进“健康新疆”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全民体检”利国利民。从体检情况看,我所在的托普铁热克乡发现了不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白内障患者,这些居民认识到自己的病情之后,在县医疗人员的健康教育及建议之下,大多数都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老百姓的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一个个念叨:共产党,亚克西!

人们常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新疆是水果和干果丰产宝地,瓜果之乡。但偏偏新疆的生态环境恶劣、降水量少、沙漠戈壁面积较大,天然林、人工林面积和草地覆盖率较小,畜牧业还影响植被恢复程度。环境条件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农业产量和民生质量,因此改善民生就必须改善环境。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引领发展的驱动力。为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重视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要促进名贵特色产业的创新,更要环境友好型经济创收,用增加收益带动生态保护工程。 

作为林学专业出身的我,应当在家乡的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方面发挥作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想要兼顾生态建设及经济的绿色发展,就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林业的效益,让森林不单单是“温室气体吸收器”。如果大面积造林能够成功,林业产业链发展起来了,绿色经营的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难以估量。我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家乡人民服务。

习总书记常常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指示和党的民族政策,结合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加强各民族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我们新疆正在进行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也就是以结对认亲为重点,让汉族家庭和少数民族家庭成为亲戚,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

在大年三十,我们家和活动中跟我们对接的汉族家庭一起包饺子,在元宵节,我们一起吃汤圆,一起欢度佳节。我给大家伙儿讲了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叔叔阿姨的女儿刚上高三,我给她讲有关高考的经验和大学里的趣事儿,她给我讲春节的历史,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和和美美。我坚信,只要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祖国会越来越繁荣富强,家乡会越来越文明和谐。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这是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新一代建设者,也是博大文化的继承者。我们要从历史中发掘经典人物,学习、继承,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道路、我们的制度。

一学期的黄金课程让我获益匪浅,我的党性修养显著提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借此机会感谢“名家领读经典”课程,感谢所有与我们相约的教授。党员不断增加的是数量,但中共党员更应该保证质量。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离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还有一段距离。我往后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地学好专业课程,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结合两学一做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维护民族团结,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争做一名优秀的少数民族共产党员不懈努力。

北京林业大学 买勒依·布勒克

当结束这门与众不同的思政课后,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思政课可以这样上,着实受益匪浅。

之前,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思政课内容呆板老套,形式也没有创新,对它感到厌倦也是人之常情。但这门思政课却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从同一位老师自始至终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改为多位名师联合授课,一节一个领域,一节一个角度。同时,还推荐大家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它不再是灌输枯燥的理论,而是以古鉴今,探讨社会现实,引导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不知不觉中让国情教育深入人心,思政课的课堂也从百无聊赖变成了激情洋溢。

作为一名哲学院的学生,上完这门课后,哲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又出现在我的脑中:我们是谁?哪里而来?去往何方?

一直被家人宠爱、保护着的我们,大多是顺风顺水,没怎么接触过社会。上大学之前,听人说大学就是个小社会,而进入了大学,却依然觉得我们被保护得太好了,与社会、与现实总像是隔了一层薄雾,看不清雾外的世界。于是担心着有一天,当我们走出校园,看见了真实的社会,会对它的陌生而感到茫然无措。即使现在有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我们可以参与进去,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但仍旧还拥有学校这个坚强的后盾,并没有彻底地脱离保护。既然如此,又如何让这一群体将来能够承担起大任?这让我想起了课上讲的王阳明在龙场悟得心学大道,结合亲身经历得出“知行合一”结论的事情。我们同样需要知行合一,走出象牙塔,亲身感受真正的社会,不被固有的学识束缚了创造力,更不能用知识死板地套用现实,而是运用联系实际、灵活变通的知识,真正实现自我,报效国家。

不问来处,何能知归处?我们来自古老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需要它的宝贵经验来帮助治国理政,走向未来。这其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就是传统文化该走向哪里。现在,在时代的呼唤中,在习总书记的倡导之下,整个社会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学习古琴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就告诉我:“古琴是有灵性的,弹好古琴需要你了解其中的文化,不然,你弹的只是音而非琴曲。”可是,有人却刚学会指法,连琴曲的内涵都不清楚,就改弦更张地去弹奏电视剧的主题曲,这样的“继承”焉能获得真谛?同样,只知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背国学典籍,又如何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不联系现实、不了解传统内涵地去效仿古人,只是呆板教条的复古,而非真正的继承。

我认为,继承传统是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经典智慧,可供后人汲取,从而令未来变得更加美好。真正的继承是沉淀和创新,这才是发扬传统文化应走的路径。

当今,对于抗日战争史的宣传在加大,这是很好的事,毕竟铭记历史才能明晰方向,才能坚定地前进。但霸屏的诸多抗日神剧,不顾历史的真实,荒谬夸张,令人哭笑不得。它们去掉了战争的真实血腥,夸大了我方人员的能力,浴血奋战而来之不易的胜利变成了魔幻传奇,这如何能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前进的动力?在聆听金一南将军讲授“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时,我内心好像被一块巨石猛烈地撞击着。在他讲述战争的残酷与国家强大的意义的言语间,我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得到了洗礼。

是习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人的重视让我们有机会聆听这门精彩的课,而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更是与课上所学产生了良好的互补,让我们对国家的传统和民族的特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对现实发展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深刻的认同。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 杜欣迪

我是一名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的汉族学生。2016年的秋季,我荣幸地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之广,关切之深,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使我在接受如此海量的多学科营养,感受众多名师大家的深邃思想和学问气度的同时,也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境界。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而我这篇文章想说的,就是与“与我有关的人们”有关的文化建设。在阅读了习总书记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后,我联系平时的所见所闻,不由得产生许许多多感触,想要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过程,其中的核心是人。文化由人来创造,又反过来滋养人。我们建设文化,发展文化,就是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关怀。而在实践中做起来,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就说我们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动辄投资上亿,演员阵容一个比一个庞大,制作周期却一个比一个短,实际上刷的是人气明星的变现流量,多的是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少的是精雕细琢和打动人心。我们一直喜爱的影视明星,近来也时不时爆出“吸毒”“出轨”的丑闻,而以他们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所引发的效应实在让人遗憾。“爱惜自己的羽毛”,也应该是文化产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应当修习和具备的品质。

我对文化建设的希冀,是让文化产品能够真心地关怀它的消费者,让观众欣赏到真正的好作品。为此,也应该大力地保护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创作条件,让他们拥有更加从容的心态和独立的精神,为社会贡献出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样,我们的文化产业才能够获得良性发展,我们的文化才能够散发人性的光辉。

把目光投注到我身边,在我们的城镇乡野,就有着非常真实感人的文化建设的良好范例。说到此,我特别想说一下自己亲历的事情。

2016年的寒假,我在家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宣传部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一直负责“阿瓦提零距离”微信公众号的日常推送,其中有一篇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提到:“2016年1月25日,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阔什科瑞克村举行社火表演,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舞龙、舞狮、腰鼓、旱船、秧歌、大头娃娃表演等传统民俗表演纷纷亮相。”我不禁感慨,在如今“过节=放假=旅游=购物”的大氛围中,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年味”渐渐消减,传统的节日气氛不再那么浓烈。

千城一面,不一样的地方却大多是一样的风景,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逐渐湮灭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大潮中。而如今阔什科瑞克村中热火朝天的社火表演,仅仅是图片和文字就已经令我深切感受到当地热烈的节日气氛和群众的参与热情。我觉得这才是直入人心的文化关怀。让群众的精神能够与传统衔接,与生活衔接,激发他们内心的喜悦感,也愿意参与进来,这就是成功的文化建设。

此外,我还见证了这个边陲小城各级机构“零距离”公众号的初创过程。新型社交媒体为政府与民间架起了便利的沟通桥梁。它们不仅直接传递着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思想,而且也生动地体现着地方各自的特色。我为此而欣喜,因为有了这些便民亲民的沟通交流渠道,就会更容易凝聚起文化精神的向心力,就会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接地气并不断得到升华。

我很喜欢我们北大代校歌《燕园情》的这句歌词:“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因为,在城镇乡野中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关心他们,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我的祖籍在四川,却是在新疆长大,虽然后来进入内地新疆班就读,再进入北京大学,但在我心里,新疆始终是我成长的乐土。我也希望,它能够成为我今后终身奋斗的乐土。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学生,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投身于新疆的考古事业,将那里漫漫黄沙掩埋下的神秘面目揭开,把这片乐土上众多文明汇集成的独特包容的西域文明展现给世人,用我的青春和热血,在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碑石上镌刻下一道印迹。

这就是我的心声!

北京大学 姜卓蓝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非常幸运能够参与到“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学习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界的名家大师亲密接触并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短暂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魅力所在,也使我更加清楚时代赋予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

当金一南将军在“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一讲中提及清末民众向英军兜售蔬菜粮食、帮助八国联军进攻皇宫等场景时,我特别痛心,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固然让人痛恨,但我们的民众难道不明白“国之不存,民将焉附”的道理吗?我将这种愚昧无知的民众姿态归因于统治者的无知以及教育的不普及,不知道是否贴切。

其实,即使在今天,农村的教育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儿时的玩伴多为十几岁,也就是应该正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年纪,一些却选择辍学打工。他们成为所谓的“异乡人”或者“打工者”,从土地走向工厂,在稳定工作和失业之间徘徊。

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大概是:学习并领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求知。教师既然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育就应该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过程,因此教育不应该成为财富的一种流通方式。教育的实施对象是人,教育应该以提升人的素质和涵养为目标。

你拥抱怎样的心,你眼中的世界就是怎样的海。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老师一句普通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庸师误人比起庸医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师生关系恶化事件一次次被曝光,教师真善美的社会形象也被破坏。不是谁都有勇气将谋生的职业做成一份情怀,也不是谁都有勇气承担一群孩子的未来。一个好的老师,并不仅仅在于他渊博的知识和高职称,更是在于他是否真的热爱教师这份工作,是否真正对教师这两个字负责。

我经常想起恩师当年在我耳边的轻声鼓励,时常忆起他写在我日记本上的每一句话。也许正是因为他从未间断的鼓励,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我。习总书记说过:“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希望,能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剔除教师团队的害群之马,希望家长不再为向老师送怎样的礼物而头疼,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感受教师的温暖,希望用心教书育人的教师能得到正名。我希望,学校能认真听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监督。我希望,教师荣誉的评选,不再将职称、工作年限以及曾获荣誉看得太重要,而更多地着眼于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面的努力和进步,更多地着眼于教师对学生的付出。

教育乃立国之本,是国家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在迈向蓬勃向上的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党和国家一直践行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始终不忘教育和引导民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在当代世界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下,作为求学者,更应立足传统,放眼未来,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不畏困顿,敢于纠错、敢于担当、敢于奉献,力求为国家的发展和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开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不一样的思政课的魅力。我衷心希望这种形式的课程可以得到普及,让更多的人有这样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北京科技大学 曹燕

2017年3月22日

去年秋天,我参加了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名家领读经典”系列课程的学习,对我最有启发的莫过于李稻葵教授有关中国经济形势的一番演讲。我想通过这篇文章简单阐述一下我对目前十分火热的一种经济模式——共享经济的一番思考。

共享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其实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正迈入一个新时代。当前共享经济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ofo单车、摩拜单车等。短短一年时间,共享单车便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共享单车其实多年前便已经出现,但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及当今的ofo、摩拜之属,究其原因,或许源于二维码的惊天之功以及“无桩停车”的便利。我曾问过许多出国留学的朋友,他们表示,即使是日、美等发达国家,也未曾有此等便利,更不必说其他国家了。这似乎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一个令人自豪之处。

我在这里用了“似乎”二字。这是因为,原本它拥有大好的发展形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以至于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对它不再看好,甚至认为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就我的看法,这种模式似乎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问题。共享单车问世以来,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有给共享单车上私家锁的,有随意拆装共享单车部件的,我甚至还听说有一家公园单车行为了避免ofo单车影响其收入,在夜晚吩咐店员将附近所有ofo单车的轮胎全部放气。这些恶劣的举动不仅使原本便民的服务变得不再方便,而且给共享单车公司带来了极高的维护费用。另一方面则是经济问题。上面提到的单车行放气的举动,其实正是共享单车对相关产业形成巨大压力的一种表现。除此之外,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愈演愈烈。ofo、摩拜、永安行等公司为了竞争大打价格战,前景如何,仍是未知数。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投资过多过热而导致的潜在隐患。说到这里,我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当年日本国民发现房地产业有机可投,于是将大量的积蓄投入其中,使后期房价涨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而国际资本在获得足够利益之后,便迅速撤离日本。此后日本房价暴跌,房地产业迅速崩溃,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的打击。

在我看来,今天的共享单车业,很可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于现在的共享单车业而言,最大的收入从来不是那微小的租金,而是每个用户交纳的100到500元不等的押金。假设每人长期投入100元,这将是一笔多么可观的资金!除此之外,各大共享单车企业还纷纷融资,ofo先前完成了4.5亿美元的融资,而马云也向永安行投入了巨资……

试想,现在共享单车暴露出的问题如此之大,维护的费用不下50%,可以推知企业在数年内盈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旦国外资本不再看好共享单车,国内消费者也不再对其抱有信心,那么企业能抵受住这两头资本的迅速撤离吗?所以,现在共享单车企业看似风光,其实未来处境十分凶险。

如今发展过热的共享单车,如果破灭,不仅是对创业者们致命的打击,而且会使这样一个便民项目付诸东流。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国家都不应袖手旁观,解决隐患应是当务之急。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在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后,我对书中关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二者关系的阐述非常赞同,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想拿出来分享一下:20世纪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受了凯恩斯主义中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成功挽救了萧条数年的美国经济。这个主张也一直为当代中国所运用,但在当下的共享单车行业中却似乎显得用力不足。我认为政府一方面应当加强对这个行业的宏观调控,防止其过快过热,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投资于当前的共享单车企业。

这个想法看起来可能显得有些荒诞,但是我觉得这似乎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式。第一,政府投资多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共享单车正是地地道道的便民工程。政府投资其中,并无不合理之处。何况最早的共享单车原本就是政府行为。第二,当下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之所以如此难以为继,最大的原因在于维护费用过于庞大。有公司表示,用于维修损耗的费用甚至超过了其收益的一半,而这还不包括其他成本。这也正是不看好共享单车前景者的主要担忧。政府投资后,可使之成为便民工程的一部分。可以以各街道社区为单位,由办事处、居委会进行共享单车的维护、管理工作,使共享单车的保护成为公家行为,同时也可以借此解决随意停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降低管理费用,亦可以政企合作,使公民诚信系统等与共享单车企业自然挂钩,既大大减少社会问题,亦缓解企业入不敷出的压力。第三,政府宏观控制的加强,可以防止共享单车企业非法集资,严格控制其融资款项的来源和去处,以防遭受外来资本的毁灭性打击。

早年的共享单车之所以无法像今日之火爆,是因为缺乏如ofo、摩拜这样的活力、灵动;今日的ofo、摩拜之所以面临着明显的隐患,是因为它缺乏足够的全局把控能力。能兼二者之长而避二者之短者,恐怕非政府参与莫属。所以共享单车是不是创业者们的南柯一梦,或许将取决于政府如何介入其中。我也更希望中国公民都能做一个有素质的消费者。我相信,唯有如此,方能使共享单车真正成为全中国人民永久性的福利。

北京交通大学 李俊儒

时光匆匆,能在人的生命中留下印痕的事物并不多,而这门“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却在我心中荡起层层涟漪,这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著作却能激发出我内心的无限热情。这门课让我们足迹踏遍各洲,视野穿梭千年,这本书让我们深感肩上的承受之重,也对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充满了渴望。是的,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更加真切浓郁。

作为“95后”的我们,身上被贴了很多标签:“垮掉的一代”“任性”“没有担当”……但我想说说我们“95后”真正的样子,我们眼中的家国大业,赤子情怀。

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我们发现网上的悲观论调不绝于耳,历史虚无主义也甚嚣尘上,于是我们常常会在网上用自己查找的史料坚决地予以回击,以正视听,因为我们深知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能削足适履,以洋唯贵。数典忘祖,割断历史的脐带,我们就成了流浪的孩子。1949年,我们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以我们要挺直腰板,用我们的勤劳、智慧自立自强于民族之林,这就是我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总书记近年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这是总书记给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但我们心中有一个“中国命运共同体”——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命运共同体”上的一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不是历史的看客,所以懂得,这个国家需要我们青年人奋发有为。我们知道五根手指只有攥成一个拳头,才是最有力量的,所以我们拒绝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我自己就切实感受着民族和睦相处的融洽:我宿舍的上铺就是一位帅气的维吾尔族同学,他为人乐观,足球技术一流,甚至被我们班的女同学称作“男神”。当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开怀大笑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怎么能让破坏国家和平稳定的势力在网络上蛊惑人心呢?面对网络上的污蔑我们严厉驳斥,对于我国频频取得的科技成果我们欢呼雀跃。就像李玲教授在谈中国医改问题时所说的那样,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不是单刀突进能解决问题的,它势必要在强有力的党中央统一协调下,稳步地、全面地、科学地、可持续地协调推进,这就是我理解的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份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着我们前行,因为我们知道,中国青年努力,中国就不会后退,中国青年朝气蓬勃,中国就不会暮气沉沉,我们青年人必然当仁不让。

“求真务实”这四个字,对于我们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来讲是很熟悉的,因为这是我们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真实的精神面貌。君不见,我们烈日炎炎搞调查,大雨倾盆写野簿,我们大汗淋漓排舞剧,只为讲好中国故事……沿着历史长河漫步,我发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处于上升阶段时,一定是注重效用,联系实际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段关于习总书记的访谈视频。视频中,记者问:“陕北七年的历练对您今天有什么影响?”总书记坚定地说:“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第一次从新的角度反思自己。如果没有实干的品德,如何能真正了解自己脚下这块厚重的土地,不了解这块土地的厚重,人生的道路又怎么会走得踏实呢?手高眼低,不能脚踏实地,眼睛朝上,不能俯下身子认真观察学习,又怎么会走得持久稳健?坦率地说,思想活跃是我们的优势,但正因此,我才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因为张文木教授在授课时说过,中国古代士大夫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好空谈,所以我也就更能理解习总书记多次谈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的意义了。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反思,我觉得我成长的速度又提高了一分。

我懂得青年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让自己洪亮的口号落地生根,而我也和我的同学每年通过社会实践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遭遇白眼,会有冷嘲热讽,失望也会随时而来。甚至会有一些受访者要求把我们的科研成果用于商业用途,其中会掺杂着利益效应,悲哀和无奈会一起涌上心头。虽然背地里流过泪,但我们依然笑着面对,因为我们“95后”是不肯轻易认输的。我们坚信只有在实际中,才可能得到真正的磨炼,才能锤炼出坚韧的品行。

我们不会因为梦想宏大而好高骛远,恰恰相反,中国文化告诫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走好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青年人有着国家认同感,所以我们心往一处想;我们有着历史使命感,所以我们劲往一处使;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所以我们的手拉得紧,心贴得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海中需要我们融入自己的涓涓细流。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实干兴邦。这就是我们“95后”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少年更强。我们拒绝标签,为自己代言,为中国代言。悠悠万事,唯愿祖国富强,人民安康。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杨朔

去年秋季,我参加了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认真阅读了习总书记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感觉受益匪浅,自己在人之道与天之道、内与外、改革与开放、传统与现代、竞争与合作这几个方面对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一定认识。虽然这些认识可能不够深刻,但很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锄强扶弱;人之道,损不足而以奉有余,弱肉强食。潘维教授在课上说,从宗教国到理想国,从大同到小康,取消私有制,我们一直在为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平等自由而努力。这与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内容是一致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我期待着损有余以奉天下的局面,相信其达成之日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

邓小南老师在课上说,内政是在外交压力下的选择。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在制度的确立,而内在制度的确立则指导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在救国的探索时期,教育、科学、实业救国均行不通,面对外部列强刺激和社会内部矛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终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中。当代,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做好周边外交工作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国内民生问题,兢兢业业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中国梦的有力推动者。

华人华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许多华人华侨也积极投身祖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他们怀揣一颗赤子心回到故土,参与了中国从最初的零到今日神舟飞船升天与回收、载人和探月的飞跃。改革的号角迎来了满腔热血的他们,他们让祖国更有力量地屹立于东方。

随着曼妙古典的长衫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走入人们的视野,衣着的变化象征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现代技术层出不穷,思想的解放解开了创造力的束缚,新思想、新浪潮纷至沓来,新风尚、新流派风起云涌。习总书记说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是的,我们应该兼传统、容现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为主心骨,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

以前的人们是背上粮食四处求学,而现在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我们则是知识送到了身边,但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学更多的知识,竞争压力反而更大。风险、危机、挑战无处不在,国家也是如此。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国家竞争有限的资源,但一味竞争并不能保证我们一直处于有利地位,所以习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加强合作,我们正在寻找一条求真务实、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从古至今,制度在变,但让我们的国家更强盛这一核心未变。以上的一点认识也许比较粗浅,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经过这十几堂课的学习,我问自己,世上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比我认为重要并为之奋斗的事情更加重要,但我无力实现,至少现在无力实现,那我是应该去做这些事,尽力即可,还是放弃来保持不变的自我呢?青年马克思有“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张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志向,这些事很重要,但我现在无力实现。林则徐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节操,他认为重要的事不被重视、不被支持,但他仍在做着这些他自己认为对国家对人民重要的事情。也许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好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以孺子牛的精神,为了重要的事去努力。

作为一名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一学生,我接触的专业知识还不足以解决当今中国经济成本优势变弱、独到性优势未建立等问题,但无论用怎样的方式去解决,我认为都离不开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如果没有创新,经济就很平庸。换句话说,不在同一条成本线上生产,去做另外一个产品,有可能解决成本增加问题,获取利益。换个角度,往往会柳暗花明,可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重要,可以是立志解决某一经济问题的远大志向,也可以是对某一商铺运营模式的具体优化方法,但只想并不意味着成功。

我们虽有想法追求但仍要踏实拧好每一颗螺丝,认真审阅每一份报告,走好每一小步。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我很庆幸生活在一个奔腾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它迅速发展,给了我无限动力。我相信,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中国梦定能早日实现!

北京交通大学 孙文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