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第29章

一、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

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访问时,意大利众议长菲科询问他当选国家主席时的心情,他回答说,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短短几句话,充分表达了一个大国领袖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甘当人民勤务员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和人民立场。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教育上,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教育获得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1.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追求。

习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办教育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追求人民满意,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是我们党发展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改革发展上,要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处理好人民的眼前利益要求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要求的关系,解决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需要和人民需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通过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培养好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提升民族整体素质,使国家兴旺发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民对教育的根本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这里既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社会意义,也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内在统一性。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的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存在区域、城乡和校际的差距,还有很多短板要补齐。面对教育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需要,国家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入手,从覆盖面更大的多数人的共同利益需要出发,优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以回应人民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期待。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节选)

2.保障人民有更多教育获得感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教育事业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重要问题。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办教育以人民为中心,使全体人民在奋斗中享有更多教育获得感,才会使人民朝着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自觉坚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与人民利益相关的各项教育政策,使广大人民在教育上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党和政府为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所做的不懈努力,鲜明体现了发展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努力答好人民满意教育这张“考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注、关心和关切,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广大人民送出实实在在的教育“红包”。各级各类教育呈加快发展态势,惠及全体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蓬勃发展,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也不断加快。广大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基本完成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启动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2018年底,全国30.9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76%,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图为贵州省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东方小学校舍发生的巨大变化。

保障人民的教育获得感,重在顺应民意、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4]国家坚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政策,通过教育努力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帮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增强人民教育获得感。统筹均衡教育资源分配,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缩小区域教育差距;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缩小校际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民族教育水平,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杂费,不断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缩小群体教育差距,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在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确保全体人民都有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

2012年、2018年我国各阶段教育毛入学(园)率对比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页。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5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00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214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