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 第12章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这“三个意味着”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

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更懂得复兴的意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更渴望复兴的实现。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统治阶级的思想禁锢和封建社会制度障碍,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逐渐走进了屈辱的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启蒙思想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变法的尝试,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真正找到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才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里程碑,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三次伟大飞跃前后相继,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部曲的新篇章,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新时代是实现民族复兴从量变走向质变的根本跃升期,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转化期。这种飞跃不只是简单的物质财富总量的提升,而是经济实力、国家治理能力、文化软实力、社会发展水平、生态文明水平、军事国防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话语权与世界影响力、政党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等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决胜过程。着眼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国防、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系统谋划、整体布局、全面发力,推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在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跃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潮的形势,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3]“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4]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不仅坚守和捍卫了社会主义在东方的最大阵地,保留了社会主义的不灭火种,更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风景这边独好”。改革开放40多年创造的“中国奇迹”让一度陷入低谷的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在世界范围内重振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发展作了系统回顾,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划分为6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6个阶段的划分,清晰定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经历历史上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同志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开辟了从大国迈向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生命力和制度优越性在新时代中国得到了最好证明。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5]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一般来说,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实现飞跃的过程。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于欧美。因此,西方国家凭借自身掌握的话语霸权,竭力鼓吹其现代化道路的“普世性”,“西方中心论”者更将始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说成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发展道路,认为现代化等于西方化。受此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发展中国家或被动或主动选择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曾经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寄予希望的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迎来理想的光明前景。相反,不少国家发展缓慢、困难重重,有的甚至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即便少数国家借助西方的援助实现了现代化,却不得不牺牲政治上的自主性,埋下长远发展的隐患。近年来,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激化,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屡遭发展危机,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持续下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了一条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1959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完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964年,周恩来同志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将其写入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目标指引下,中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思想,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力探索。党的十三大作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在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决策部署的同时,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指导思想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实践,既坚持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也保证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在政治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文化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方面,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生态文明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条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7],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奋力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道路,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谋求现代化的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以和平发展途径谋求现代化的道路,从根本上不同于靠殖民掠夺积累现代化基础和靠强权政治搞发展模式、价值观输出的西方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明了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方位,现代化的程度将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跃升,现代化的范围将从部分领域、部分地区向全领域、全方位覆盖,现代化的内涵将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人的素养等多层面深度延伸。实现这一时代目标,意味着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将迈入现代化行列,也意味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迈入现代化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8]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9页。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6页。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0页。

[6]《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28页。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页。

[8]《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29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