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 第24章

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丰富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第五章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工会组织引领教育广大职工的重要抓手,是工会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1.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刻概括,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鲜明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动模范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长期以来,广大劳模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体现广大劳模恪尽职守、创先争优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反映了工人阶级敢为人先的阶级先进性。“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体现广大劳模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作风和强烈的开拓意识,勤于学习、善于实践,积极掌握新知识,努力增强新技能,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俱进的阶级禀赋。“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体现广大劳模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模范行动,反映了工人阶级的价值取向和大公无私、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劳模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工人阶级中的优秀分子,他们身上体现的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工人阶级精神风貌的最好展示。

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时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劳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弘扬劳动精神,是对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深化和拓展,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广大劳动者的褒奖和激励,是对全社会劳动氛围的凝聚和倡导,对于进一步焕发广大劳动者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劳动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关于劳动的理念认知和行为实践的集中体现,在理念认知上表现为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在行为实践上表现为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中央明确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对劳动精神的精粹提升,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上技能精到、技艺过硬,在职业素养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职业理念上敬业守信、责任担当。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大国工匠是我国广大一线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向人口要红利”到“向人才要红利”转变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职工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相互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劳模精神彰显劳动的价值、展现劳动者的境界,是一种高层次的道德追求,是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全社会起到了引领作用。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基础,无论是劳模精神,还是工匠精神,都是基于劳动光荣的理念而产生的,是劳动精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不同实现形式。工匠精神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升华,强调技术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劳模精神面向劳模群体,劳动精神面向广大劳动者,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面向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党中央大力提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更要成为优秀的劳动者,成为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大家学习的榜样。

2.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沃土,具有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千百年来胼手胝足的劳动中,以勤劳、智慧、创造和奋斗,收获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创造了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我们风雨无阻、砥砺奋进、高歌前行的根本力量。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为发展生产,武装自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部分苏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出现了生产竞赛的实践活动。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中,曾提议“每一次竞赛,都要作出总结,并且给奖”[1]。对一些革命根据地公营工业企业内部,工人们自发开展的“生产模范队”“经济核算队”等活动,毛泽东同志评价“提高劳动热忱,发展生产竞赛,奖励生产战线上的成绩昭著者,是提高生产的重要方法”[2]

到了20世纪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经济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在陕甘宁边区(后来发展到在所有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新劳动者运动”,促进了根据地的繁荣,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这一运动中,涌现出“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以“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全力支援前线斗争,带动解放区、边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同志动情地称赞他们:“你们是人民的领袖”“你们是全民族的模范人物”,并指出“整风运动和生产运动,曾经分别地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和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环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抓住它们,我们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而我们的斗争也就不能继续前进”[3]

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各个解放区的广大公营企业工人群众发扬“大生产运动”的光荣传统,不断扩大竞赛范围,并与合理化建议活动、修拣和献纳器材运动等相结合,有力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我国在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实际上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军民生产竞赛活动,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自愿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和孕育产生的伟大劳模精神,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高贵品格的具体表现,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3.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局面,我国工人阶级积极响应党中央作出的“用很短时间恢复国民经济、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号召,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创造新纪录运动,为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第一个高潮。工人们一致喊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多出一件产品就是增加一份杀敌的力量”“减少一件废品就等于消灭一个敌人”的口号,把投入竞赛当作杀敌的战斗。火热的竞赛使工人们干劲倍增,新的生产纪录不断被刷新,过去不能生产的一些产品也都在生产竞赛中制造出来,涌现出“马恒昌小组”、“纺织行业巾帼标兵”郝建秀、“高炉卫士”孟泰、“汗水浇矿山”的马万水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

1950年9月,为了表彰群众生产运动中涌现的劳动模范,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赞扬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464人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会议决定“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劳动模范的评比表彰作为制度坚持了下来,劳模精神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工人阶级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开动脑筋,攻克技术难关,制造争气产品,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创造万能工具胎、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钻头大王”、制造七刃新钻头的倪志福等一批劳动模范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在劳模的示范带领下,广大职工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焕发了空前的革命热情,掀起了社会主义竞赛运动的热潮。纺织行业“万米无次布”、铁路行业“百日安全无事故”等竞赛如火如荼开展,涌现出了“毛泽东号”机车组等模范榜样,在全社会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向先进学习、人人争当先进生产者(工人)的良好风气。

从1958年开始,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遭受的严重挫折,我国工人阶级发扬革命硬骨头精神,以旺盛的劳动热情,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竞赛,并经长期孕育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的伟大创举,涌现出“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铁人”王进喜、搞技术协作攻难关的吴家柱等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劳动模范代表。王进喜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概,带领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顽强拼搏,“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伟大劳模精神的激励感召下,工人阶级战天斗地、奋发图强,把我国从一穷二白变成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社会主义国家,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并实现了两弹升空、卫星上天等伟大壮举,堪称人间奇迹。

4.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劳模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涵义并发扬光大,形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着社会风尚,影响和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勇立时代潮头,用劳动书写人生篇章,用知识、技术实现人生价值,用奋斗追求人生梦想。

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是这一时期劳模的鲜明特色。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迎难而上、勇于登攀,以岗位为舞台,以创新为动力,工作不息、奋斗不止,带动群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贡献,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勋。“抓斗大王”包起帆、“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劳动模范,用自己的先进事迹阐释了劳动创造未来的深刻涵义,用自己的成长历程诠释了奋斗成就梦想的不变真谛,用自己的骄人业绩展现了当代中国劳动者的伟大力量。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是这一时期劳模的不变本色。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在平凡的岗位上,“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新时代雷锋”徐虎、“马班邮路”王顺友、“白衣圣人”吴登云、“当代雷锋”郭明义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将自己的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牢记使命、报效祖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热爱自己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岗位,始终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工作中,把才华和干劲用在事业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劳动奏响着昂扬的时代主旋律。他们的事迹再次表明,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成就幸福梦想,劳动开创光辉未来。

精益求精、完美卓越是这一时期劳模的不懈追求。科学和技术密不可分。再高端的技术、再先进的设备、科技含量再高的产品,都需要技术工人来落实、来操作、来生产。在对技术、技能、技艺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他们以苦为乐、以累为荣,勤学技术、苦练本领,执着专注、追求卓越,以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在“蓝领专家”孔祥瑞、“工人教授”窦铁成、“知识工人”邓建军、“工人专家”李斌、“中国电焊界第一人”高凤林、“金牌工人”许振超、“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劳动模范群体的影响引领下,一大批普通工人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成长为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和国际大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国工人争了光。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焕发了亿万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创造活力,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新的强大力量,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特有的中国风范、中国气派。

5.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辉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高度关心广大劳动者,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每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习近平总书记都会通过不同形式,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问候,寄予殷切希望,向全社会传导和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鲜明导向。

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实干兴邦的劳动精神,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广大职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拼搏奋进,在经济建设中创业创新创优,踊跃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特别是在“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广大职工迸发出火热的劳动激情和巨大的创造活力,锐意进取、争创一流,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成为社会热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成为时代强音,为建功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崇尚劳动的价值引领。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无数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国家和人民尽责尽力。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救死扶伤,工人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农民不误农时忙春耕,货车司机、快递员不辞辛劳地奔波忙碌,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日夜值守。疫情发生以来,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令人泪目,大爱无声的凡人善举温暖人心。一加十,十加百,以至千万,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让劳动的价值更加凸显,让奋斗的强音愈发激昂。呼吸疾病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指导中医药全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为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扎根医疗一线的杰出代表、“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作为渐冻症患者,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生物危害防控研究专家、“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雄壮斗争中,14亿人民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产生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不愧为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9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37页。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07-1108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