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奋力谱写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选 > 第4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国弱民穷的深重灾难。许多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求和尝试,但都由于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而归于失败。洋务派搞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清朝军队在有了洋枪洋炮以后照样一败涂地。资产阶级改良派想用“补缀”的办法挽救清王朝大厦于将倾,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年的封建帝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更为广泛的探索。一时间,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民粹主义、新村主义、工团主义,还包括当时中国人了解并不多的社会主义等各种主义、思潮蜂拥而起。以李大钊、陈独秀及毛泽东同志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对各种主义反复进行比较后,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最先进的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最终选择了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他们的选择,代表了人民的选择。

选择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先进分子,同时开始了如何搞社会主义的思考。建党之初,李大钊就指出,社会主义原则是能够运用于实际的,但是当它成为一种“实际运动”时,会因为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将是共性和特性相结合的一种制度,中国将来的社会主义会有自己的特性。这是中国人自己对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的重要预测和设计。可以说,中国人一开始就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然而,正确的选择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实践中难免出现的曲折,需要我们不断地、反复地作出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是长期停留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还是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选择了后者,在较短时间内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作出这个选择,是因为当时发展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同时适应了缺乏生产资料的广大城市平民和缺乏生产条件的广大农民改变贫困处境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出现了过快过激的问题,但它终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显露出来后,是继续由苏联模式牵着鼻子走,还是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选择了后者。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它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和人民摆脱了国际教条主义的束缚,开始自己完全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曲折和失误。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严重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是继续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走全盘西化的路,抑或是另外开辟出一条新路来?经过短暂的徘徊之后,我们党作出了正确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二大总结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思想认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主题,中国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1978年秋冬,几乎是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同时,中国农民为吃饱肚子,自发地开始了改变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第一步目标就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一如既往地坚持高度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以人民的选择为选择。

从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救中国到党领导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历程深刻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