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全部分类 > 电子书 >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战略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理论与实践成果,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路举措。

作者: 丛书编写组

出版单位: 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免费阅读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前 言 一、提出了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思路 第一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战略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一、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一、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二、与马克思主义有关区域经济理论一脉相承 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实际 一、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目标 二、提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三、谋划了重大战略引领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四、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 一、坚持全国一盘棋、区域一体化,解决市场分割和要素流动障碍问题 二、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支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 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矛盾 二、构建了推动不同区域各展所长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三、贡献了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新经验 四、提供了推动区域开放发展的新方案 五、开拓了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一、顶层设计与专题部署相结合,构建“1+N+X”区域规划政策体系 第二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战略重要论述的深刻体会 第一节 客观认识地区间发展差距,在发展中解决不平衡问题 一、地区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一、地区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二、地区间发展差距始终存在,解决不平衡问题要立足于实现地区间的相对平衡 三、平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关键要提升相对落后地区自身发展能力 一、凸显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促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实 二、推动优势地区进一步集聚人口和产业,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合理分工 三、增强农产品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加大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动力源 二、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承载能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以跨区域、次区域为纽带,促进各大战略和功能区衔接融合互动 四、促进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之间梯次联动和优势互补,在区域协作中提升整体发展效率 一、辩证理解区域协同、协调,既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又要在区域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二、加强区域互利合作和互助协作,发挥优势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高效合理集聚,保障不同地区发展机会公平 一、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保障全体公民公平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基础设施均衡发展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地区间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 一、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 二、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三、系统保护修复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海岸带,坚决守住生态环境生命线 一、抓住雄安、浦东、深圳等关键性地区,解决区域发展的代表性问题 二、抓住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谋篇布局,解决区域发展的共性问题 三、抓住大变局下的发展规律,解决区域发展的前瞻性问题 二、推动多领域制度改革联动,破除制度性障碍 三、完善立法保障,增强重大战略的约束性和权威性 四、先行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推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地 (一)经济发展“稳定器”作用突出 第三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成效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二、打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二、打造北京两翼,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按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扎实推进 (一)雄安新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二)北京城市副 三、抓住主要矛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开展 (一)疏解政策有序出台实施 (二)疏解示范项目积极推进 四、聚焦重点领域,交通、生态、产业实现率先突破 (一)交通一体化发展有力推进 (二)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不断加强 五、深化改革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 (一)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二)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六、补短板强弱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 (一)教育合作不断加深 (二)医疗卫生协作紧密 (一)雄安新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二)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一)疏解政策有序出台实施 (二)疏解示范项目积极推进 (三)人口调控机制不断完善 (一)交通一体化发展有力推进 (二)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不断加强 (三)产业升级转移积极开展 (一)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二)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三)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推进 (一)教育合作不断加深 (二)医疗卫生协作紧密 (三)文化旅游协同推进 (四)对口扶贫力度加大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还长江一江清水两岸翠绿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四、发挥长江综合立体交通优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五、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打造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一、“1+N”规划政策体系逐步构建 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良好并开放共享 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强化 (一)公路、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二)空域结构和机场群布局不断优化 四、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取得新突破 (一)人员往来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跨境车辆通行更加高效 五、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构建 (一)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学、就业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良好并开放共享 (三)财政科研经费跨境使用取得突破 (四)合作办学项目和相关科研院所建设进展顺利 (一)公路、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二)空域结构和机场群布局不断优化 (三)口岸建设和改造取得新进展 (四)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一)人员往来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跨境车辆通行更加高效 (三)跨境资金流动障碍进一步破除 (一)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学、就业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职业资格互认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港澳居民在内地金融服务不断优化 (五)文化旅游交流不断深化 一、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启动 (二)贸易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三 二、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一)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三)人才体 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有力推进 (一)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丰富 (二)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效益逐步显现 四、重点功能平台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一)洋浦开发区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二)博鳌乐城先行区进入发展快车道 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实效 (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持续加强 (一)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启动 (二)贸易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三)利用外资水平显著提高 (四)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一)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 (三)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 (一)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丰富 (二)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效益逐步显现 (三)旅游消费政策稳步实施 (一)洋浦开发区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二)博鳌乐城先行区进入发展快车道 (三)其他重点园区建设加速推进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实效 (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行 (一)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三)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一、区域协作机制不断健全 (一)协作区域逐步扩大 (二)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三)协作内容持续 二、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一)以规划为引领加快一体化建设 (二)“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三、科创产业协同创新不断突破 (一)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稳步推进 (二)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建设加快 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优化 (一)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 (二)省际公路通达能力明显提升 五、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不断加强 (一)合力推进生态环境共同保护 (二)全力做好生态环境治理 ( 六、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不断加快 (一)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共建共享 七、协同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一)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 (二)协同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 (一)协作区域逐步扩大 (二)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三)协作内容持续丰富 (四)疫情联防联控彰显优势 (一)以规划为引领加快一体化建设 (二)“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三)三省一市各扬所长推进一体化战略实施 (一)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稳步推进 (二)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建设加快 (三)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一)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 (二)省际公路通达能力明显提升 (三)港口航运工程有序推进 (四)协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五)共同强化能源保障建设 (一)合力推进生态环境共同保护 (二)全力做好生态环境治理 (三)生态协作机制不断创新 (四)深化区域环境监管联动合作 (一)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高品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共建共享 (三)就业创业合作持续深化 (四)文化旅游体育合作深入开展 (五)信用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 (二)协同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协同办好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四)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治理和发展 二、巩固黄河防洪安全取得显著成效 三、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 四、沿黄城市群加快建设 (一)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平台 (二)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五、全国重要农牧业和能源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农牧业优势明显 (二)能源地位重要 六、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力度空前 (一)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平台 (二)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三)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一)农牧业优势明显 (二)能源地位重要 一、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二、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一)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步提升 三、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二)创新体系持续完善 (三)产业结 四、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一)经济发展“稳定器”作用突出 (二)重要动力源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 (四)区域增长极加快形成 (五)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六)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七)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 (八)社会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一)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步提升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四)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五)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优势巩固提升 (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二)创新体系持续完善 (三)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 (四)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持续增强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开放经济体系加快构建 (七)人民生活跃上新水平 (二)重要动力源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三)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四)产业升级有力推进 (五)开放潜力进一步释放 (六)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凸显 (七)陆海统筹力度加大 (八)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一、在发展路径上,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我国区域发展 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冲击和改变我国地缘经济格局 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冲击和改变我国地缘经济格局 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柔性效应加速打破传统区域经济路径 (一)传统生产要素流动性越来越强,其禀赋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明显趋于弱化 (二)新生产要素对区域 三、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国内产业转移深化和新动能培育 (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区域间、城市间产业转移 (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促进新 (一)传统生产要素流动性越来越强,其禀赋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明显趋于弱化 (二)新生产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欠发达地区将可能获得比以往更多参与价值链再分工的机会 (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区域间、城市间产业转移 (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促进新动能培育 一、东西差距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南北分化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挑战 三、区域板块内部分化日趋明显 四、区域间行政壁垒依然存在 五、跨区域利益共享共担机制仍不完善 二、在要素组织上,经济区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三、在空间载体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 四、在空间结构上,区域发展模式由增长极、点轴向串珠式、网络化演进 五、在功能体系上,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规范区域规划编制管理 第五章 “十四五”时期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考虑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客观规律 (二)坚持发挥比较优势 (三)坚持协调联动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作用强劲 (二)区域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有力 (三)各具 (一)坚持尊重客观规律 (二)坚持发挥比较优势 (三)坚持协调联动发展 (四)坚持精准分类施策 (五)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作用强劲 (二)区域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有力 (三)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初步形成 (四)区域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明显 一、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长江三角 二、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一)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三、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农产品主产区 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五、促进各大战略区和功能区域衔接融合互动 (一)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三大世界创新增长极,引领东部沿海经济带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一)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的提出及其内涵 (二)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三)着力提升战略性接续成长城市的现代化经济势能 (一)统筹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三大世界创新增长极,引领东部沿海经济带发展 (二)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依托,构建南北互动、东中西联动的发展格局 一、完善开拓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的政策 (一)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二、完善培育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政策 (一)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素配置能力 (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三、完善支持农产品主产区的政策 (一)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和横向补偿制度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 四、完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政策 (一)科学谋划生态空间布局 (二)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五、完善四大板块发展政策 (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二)加快东北全面振兴 (三)支持 (一)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加快释放制度活力 (一)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素配置能力 (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三)发挥重要功能平台示范引领作用 (一)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和横向补偿制度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 (三)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一)科学谋划生态空间布局 (二)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三)实施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 (四)健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宏观调控手段 (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二)加快东北全面振兴 (三)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四)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一、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一)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协调对接 (二)推进区域板块间融合互动发展 二、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一)积极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 (二)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三、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一)推动区域合作互动 (二)促进流域上下游合作发展 (三)加强省际交 四、优化区域互助机制 (一)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 (二)深入开展对口支援 (三)创新开展对 五、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一)完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二)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利益补偿机制 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层次 七、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 (一)实行差异化区域政策 (二)建立区域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八、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 (一)规范区域规划编制管理 (二)建立区域发展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 (一)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协调对接 (二)推进区域板块间融合互动发展 (三)统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 (四)推动陆海统筹发展 (一)积极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 (二)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三)完善区域交易平台与制度 (一)推动区域合作互动 (二)促进流域上下游合作发展 (三)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 (四)积极开展国际区域合作 (一)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 (二)深入开展对口支援 (三)创新开展对口协作(合作) (一)完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二)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利益补偿机制 (三)健全资源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利益补偿机制 (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层次 (三)推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衔接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一)实行差异化区域政策 (二)建立区域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建立健全区域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联动机制 (二)建立区域发展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三)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后 记 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