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文化建设 > 第9章

打造“最美”品牌 弘扬“最美”精神——浙江杭州市“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的创新实践

打造“最美”品牌 弘扬“最美”精神——浙江杭州市“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的创新实践

【引言】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摘要】近年来,杭州市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等一系列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人物和事迹,被誉为“最美现象”。“最美现象”已成为杭州市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如何充分挖掘“最美现象”的时代价值,把偶发的孤立现象变成广大市民自觉的行动?杭州在打造“最美”品牌、弘扬“最美”精神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缺乏形成“最美现象”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制度保障;有的领导干部全面发展意识不强,注重经济发展,轻视“最美现象”建设;全社会、各部门缺乏协调机制,共同推动“最美现象”的合力不够;等等。

为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浙江省杭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任务,以“最美现象”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和“最美杭州人”主题宣传活动。着力推动政策保障、道德教育、典型选树、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活动等“六个长效化”,努力打造杭州“最美现象”精神文化品牌,让“最美现象”从“盆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社会的一种良好“风尚”。

实践证明,只有持之以恒地“发现美”“倡导美”“培育美”,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最美现象” 社会风尚

一、背景情况

杭州市的“最美”故事是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开始的。2011年7月2日中午,在杭州市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孩妞妞从十楼的窗台坠落。千钧一发之际,正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奇迹般地接住了孩子,造成自己左臂粉碎性骨折,但孩子因此得救。这一事件经网络传播,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3小时内8000多名网友火热留言,由此催生了网络热词“最美”,吴菊萍被称赞为“最美妈妈”。接着,杭州又出现了“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爸爸”黄小荣,等等。“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爸爸”,一下子成为杭州市民传颂的英雄,成为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一株株“盆景”。

在“最美现象”出现的基础上,为了把“最美”推向更大范围,2013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浙江省委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杭州市“最美现象”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报告会。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杭州市坚持以发现、培育、弘扬“最美现象”为抓手,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到2018年,杭州先后涌现出了7名全国道德模范、13名省道德模范、130名市道德模范。杭州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杭州“最美现象”,也从开始的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引人入胜的“风景”,转化为良好的道德风尚。

“最美妈妈”吴菊萍和被救的小女孩妞妞

(作者提供)

二、主要做法

(一)着力推动政策保障长效化,为“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1.加强制度建设。要把“最美”的“盆景”转为“风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首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规、政策制度来保障。“英雄流血又流泪”“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的情况虽然只是极个别的案例,但也暴露了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市委相继召开的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造“最美现象”品牌,培育和弘扬“最美精神”作了全面部署。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杭州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40多个规范性文件。如2015年出台了《杭州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打造“最美现象”精神文化品牌行动计划(2015—2020)》,对工作作了长期的部署和要求。又如,针对不文明行为无人管、不会管、不敢管和处罚难的状况,2016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成为杭州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2.完善关爱机制。只有“好人有好报”,才能影响更多的人去争做“好人”,由“盆景”向“风景”扩展。2015年,杭州市制定下发了《杭州市道德模范关心关爱制度若干规定(暂行)》,各区、县(市)制定相应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关爱“好人”的相关保障激励措施,为更多的人做好事、献爱心、行义举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为市民人人争做“最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建立督促机制。“最美现象”工作单靠党委宣传部门做不行,必须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杭州市把“最美现象”的考核评价纳入市委年度《党建工作重点考核内容》。把“最美现象”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指标测评体系中,纳入各部门、各行业创先争优各项活动中,由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定期考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形成了“党和政府倡导弘扬、体制机制配套促进、各行各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着力推动道德教育长效化,为“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凝聚“最美”共识

1.深化主题教育。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倡导“最美现象”的经常性工作。杭州在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中,紧扣时代主题,紧贴思想实际,策划推出了每月主题实践活动,12个月分别确定了民生、礼仪、诚信、感恩、奉献、关爱、信仰、责任、科学、爱国、创新、和谐12个主题词。把“最美精神”融入主题词的内涵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市民在践行“最美”行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含义,提高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2.加强分类指导。杭州市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在全社会普遍开展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体系,引导党员干部争做“最美公务员”“优秀党员”,增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少年争做“美德少年”“最美学生”,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最美”意识。

3.拓展教育平台。2011年以来,杭州市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三位一体”美德教育平台建设,让农村、社区、企业的美德教育有场地、有内容、有活动。在工作实践中,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农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文化生活单调,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建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运作正常的农村文化礼堂作为美德教育基地大约需要100万元。但大多数农村的现状是“既缺钱更缺会管理的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短缺,宣传文化管理人员更是缺少,要建设一个符合要求的文化礼堂困难很多。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先后采取了有效的举措:在建设资金上,市、县两级从财政、公益基金中分别补助每个文化礼堂10万元,县级政府每年给文化礼堂的后续维护费补助2万元,鼓励有爱心有实力的企业、个人进行赞助;每个村配备文化宣传员,由市、县两级政府每月补助500元,并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钱”和“人”的主要问题解决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主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截至2018年,全市已建成了1075个农村文化礼堂。农民可以纵情地在文化礼堂唱“最美”的歌,跳“最美”的舞,熏陶“最美”的思想,享受“最美”的乐趣。

(三)着力推动典型选树长效化,为“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搭建有效平台

1.组织开展推荐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发动广大市民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让更多的干部群众自觉参与“最美现象”工作中。杭州每季度评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好人,并将他们的事迹广为宣传。2016年以来,有200余名“最美人物”被评为“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和“杭州好人”。

2.持续深化“最美”系列人物选树。杭州市建立了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市级机关部门和市级媒体单位“三合力”选树机制,选树对象覆盖全市的各行各业、各个群体。如在市级层面有“道德模范(平民英雄)”“美德少年”“最美杭州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警嫂)”“最美工匠”“最美医生”“最美家庭(婆媳)”“最美残疾人(助残志愿者)”等各具特色的20多类“最美”选树。2013年以来,杭州已选树各行各业各类“最美人物”2.5万余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10岁。除了在本地工作学习生活的杭州人,也有在外地乃至国外学习工作的杭州人,还有在杭州学习创业的外地人,更有在杭州创业的国际友人。他们把杭州的“最美声音”传播到全省、全国各地,传播到国外。比如,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退休后婉拒年薪200多万元的机会,自愿到穷困的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任校长。三年来,他不取一分钱,把近40年的从教心得,毫无保留地融入扶贫支教,培养了近200名校长和教师。

3.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杭州市善于发挥榜样作用,用身边的“最美”典型人物唤醒市民对美的追求,不断传递并放大正能量。2013年以来,杭州市通过开展“最美人物”巡讲和邀请“最美人物”担任爱心大使、慈善代表、公益形象代言人等多种途径,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市“最美”宣讲团每年组织道德模范等“最美人物”,赴社区、农村、机关、企业、学校进行宣讲,把“最美声音”“最美精神”传递到每个角落。“最美”宣讲团成立以来,共宣讲7000多场次,受众200多万。“最美”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四)着力推动舆论宣传长效化,为“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营造舆论氛围

1.注重“最美”新闻宣传。杭州市注重广泛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早在2008年,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杭州电台相继开辟《感动杭州》《发现“最美杭州人”》《我们的价值观》等专题栏目,深入挖掘凡人善举,宣传“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2016年以来,在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报道“最美人物”800余人次。加强杭州网、“杭州发布”等网络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最美”专题栏目建设,通过专题联动、原创报道、网络视频、网络评论、网络访谈、微博微信互动等方式,弘扬“最美现象”正能量,形成网上联动的宣传声势。

2.注重“最美”社会宣传。以“最美人物”“最美现象”“最美精神”为主题,创作征集电视短片、微电影、动漫短片、墙景彩绘等公益广告作品。形成了主流媒体引领、网络媒体传播、户外大屏滚动、公交地铁覆盖、电影院线播放、社区楼宇发布的“最美”公益广告常态化宣传机制。编辑出版《最美杭州人》、“我们的价值观”系列丛书等书籍,共6.3万余册下发至机关、学校、基层社区、农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习材料。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五星红旗升起来”“红旗飘飘——群众性歌咏活动”“我们的村晚”等社会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环境氛围。

3.注重“最美现象”理论研究。将“最美现象”研究纳入年度全市社科规划项目,以课题研究、项目申报、调查研究等方式,组织社科理论专家和党校、高校教师骨干等开展系列研究,为打造“最美现象”精神文化品牌提供理论支撑。依托“钱塘论坛”等理论品牌栏目,加大弘扬“最美精神”的理论文章刊播力度。深入开展“最美现象”网上交流讨论,组织“杭网议事厅”系列网络访谈,邀请党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网民代表共聚一堂,交流探讨“最美现象”,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五)着力推动文化熏陶长效化,为“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奉献精神食粮

1.抓好“满城书香”工程。杭州市积极构建完善运河学习长廊、城乡一体化学习网、环西湖学习圈等学习型城市建设平台体系,深化“国学大讲堂”“市民大学堂”“西子大讲堂”和100个基层国学传承点建设,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每年举办“杭州学习节”“西湖读书节”“社科普及周”,组织开展十大“书香人家”评选、中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在学习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2.抓好“最美”文艺精品工程。杭州加大对“最美”主旋律文艺创作题材的扶持力度,创作推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戏剧、影视、动漫、音乐、舞蹈、曲艺等各个门类的“最美”主题文艺作品,大力弘扬“最美”主旋律,凝聚“最美”正能量。2012年以来,创作了《最美妈妈》《一分十六秒》《永远的雷锋》等一批“最美”文艺作品和反映“最美”系列微电影、微视频600余部(个);小品《阿峰其人》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电影《岁岁清明》、电视剧《东方》《鸡毛飞上天》、歌曲《东方为什么红》、广播剧《踮起脚尖》《0.5克的挚爱》等九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3.抓好“最美风尚”展示工程。为解决户外广告中商业广告多、公益广告少而市民反映多的问题,2015年,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户外广告进行了专项整治,拆除了违法的商业广告牌,扩大了公益广告位。在主城区中心道路延安路建设“最美一条街”,全年悬挂“最美杭州人”的宣传广告。同时,在全市推进“最美杭州人”光荣墙(廊、栏、室)四级体系建设,让“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充分得到展示。到2017年,实现了全市190个乡镇(街道)、3074个村(社区)光荣墙(廊、栏、室)全覆盖。2013年以来,各类上榜的“最美人物”已达3万余名。推进市和区、县(市)两级“美德档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美德档案”搜集、整理、上报制度。“最美人物”的资料得到了完好保存。

位于杭州市吴山广场的“最美杭州人”光荣墙

(作者提供)

(六)着力推动实践活动长效化,为“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构筑道德高地

1.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品牌活动。城市道路行人过斑马线时行车不礼让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为解决此“顽症”,从2013年开始,杭州市从文明创建着手,打造“爱心斑马线”,开展“礼让斑马线”行动。杭州公交集团率先推出公交车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减速慢行礼让行人,随后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纷纷响应。市政府把“礼让斑马线”这一道德实践形式写入《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19年1月11日,杭州迎来了“礼让斑马线”升级版,在全市开展“互敬斑马线,礼让每一天”行动,提倡人车互敬互让。现在,“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杭州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组织开展“最美行业”创建活动。全市各级各条战线精心策划,组织开展“最美行业”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恪守职业道德,自觉践行“最美精神”。如针对群众反映的有的窗口单位“人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行政审批效率低等问题,杭州在加大力度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同时,在全市服务窗口单位开展了争创“最美办事窗口”“最美办事员(代办员)”活动,有效提升了便民服务能力,提升了文明创建质量,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杭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提供)

3.抓好融入贯穿工作。“最美”只有在结合融入中才能开花结果,以“最美”带动实践养成,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形成追随“最美”的自觉行动。杭州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家训家风、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中,引导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践行,在生活点滴中养成。如杭州把“邻居节”“好家风”建设作为培育“最美现象”由“盆景”“风景”到“风尚”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以家风带村风促民风,“家风更好、邻里更和、民风更淳”的局面初步显现。

杭州市上城区东平巷社区开展“邻居节”活动

(作者提供)

4.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既是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杭州文明城市形象的“最美”金字招牌。截至2018年,杭州有3.2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和282万“红马甲”活跃在街头巷尾,他们既是“最美现象”的践行者,也是“最美现象”的传播者。杭州市志愿服务事业经过长期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依然需要破解一些瓶颈问题,比如部分志愿组织的自主性较差,自身管理有待完善;部分志愿组织发展不规范,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志愿服务协调机制亟待完善,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等等。杭州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对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破解。对志愿者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明确实行“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民政部门主管、共青团主抓、各部门合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化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体制机制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杭州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最美现象”由“盆景”“风景”转变成了“风尚”。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力在四个方面求深化:一是立足凝魂聚气,在价值引领上求深化。要紧跟时代要求,进一步提炼、升华“最美现象”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二是放大传播效应,在宣传弘扬上求深化。要集聚各类宣传资源,整合各种宣传手段,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三是以文化人,在文化熏陶上求深化。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凝聚作用,做到“润物细无声”。四是强化结合融入,在实践涵养上求深化。要下大力气做好结合融入这篇文章,以“最美”带动实践养成,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形成追随“最美”的自觉行动。

三、经验启示

浙江省杭州市“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的过程,本质上是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1.培育和弘扬“最美精神”,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杭州市在培育“最美现象”、弘扬“最美精神”中,始终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最美现象”的发现、培育、传播、选树全过程,始终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保持“最美现象”在实践中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通过“最美人物”可以直观地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从而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凝聚起推动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培育和弘扬“最美精神”,必须建立完善法规制度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推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更加鲜明的道德导向。杭州市积极探索“最美现象”建设的规律,不断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在“最美现象”从“盆景”“风景”到“风尚”的形成过程中,先后出台了40多项法规和制度,这些法规制度对“最美现象”起了重要的促进、激励作用。

3.培育和弘扬“最美精神”,必须发挥“最美人物”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初作为“盆景”的少数“最美人物”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社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广泛积极地选树“最美人物”,关爱“最美人物”,形成人人崇尚“最美人物”,人人争做“最美人物”的局面。

4.培育和弘扬“最美精神”,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可以说,结合融入的程度,反映着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决定着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杭州市坚持把“最美”贯穿于群众性文明创建、学雷锋志愿活动、解决群众民生问题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广泛吸引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用身边的“最美”的人和“最美”的事,唤醒百姓对“美”的追求,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

5.培育和弘扬“最美精神”,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比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观念,自强不息、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中丰富营养,继承创新。杭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的中心,形成了杭州人的共同精神——“杭铁头”精神,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最美现象”以深厚的精神底蕴。杭州的“邻居节”“好家风”“我们的节日”等“最美现象”实践活动正是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上的创新,让“最美现象”更具有生命力、感召力、影响力。

【思考题】

1.如何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引导“最美现象”由“盆景”“风景”向“风尚”转变?

2.群众是“最美”的主体,如何发动群众学习“最美”、争做“最美”,营造“最美”的良好风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