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143章

文学篇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从当年去陕北插队“带一箱子书”,走30里山路借《浮士德》,到担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时与作家贾大山围炉讨论文学,从在福建福州市委书记任上创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到就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多次援引经典阐述内政外交理念,习近平展现出极具“文艺范儿”的个人魅力。

古人讲,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学作品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除了个人兴趣,习近平还把对文学的热爱运用于日常工作当中。他引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来阐释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他引用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提醒官员要关心百姓疾苦;等等。

文学是人学,也是世界性语言。访问俄罗斯,习近平提到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诸多俄罗斯作家,表示“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访问法国,他表示蒙田、巴尔扎克、雨果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他也喜欢美国文学,因为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第一次访问古巴期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到古巴访问时,他抽时间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这些生动的细节,极大提升了中国外交的温度和魅力。

“诗言志,歌咏言。”文学艺术对社会品格的塑造,积微成著;文化精神对民族精神的提升,久久为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