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74章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人的才能有高下区别,但认识世界都得靠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对于不知道的东西,不去请教就不会知道。“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这句话启示我们,勤学善问是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正因此,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习近平多次以演讲、座谈、回信等方式勉励青年勤奋学习,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2013年青年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他要求青年“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2014年青年节,他在北京大学鼓励青年“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一定能为青春远航积蓄力量,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原典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所谓圣者,须学以圣。以圣人学,知其非圣。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

——〔东汉〕王充《论衡·实知》

释义

《论衡·实知》是东汉哲学家王充阐述知识来源的重要篇章。王充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生知论”,坚持“学而后知”“不学不知”的“学知论”。

《论衡·实知》开篇指出:“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白虎通义》宣称:“圣人所以能独见前睹,与神通精者,盖皆天所生也。”他们还描绘了许多圣人先知的故事来印证。对此,王充依据事理,进行批驳:“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性’疑为‘生’)知者”“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他认为即使像项托、尹方那样智慧超群的人,也必须“学而知之”。因此,王充提出了“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