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 > 第18章

一、什么是担当

一、什么是担当

习近平:

“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

picture
总书记原声10

主持人康辉: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28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的。讲话当中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古诗,“为官避事平生耻”。那这句古诗是哪位古人作的,体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担当精神呢?现在我们有请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为大家讲解。

经典释义人蒙曼:

picture
蒙曼

“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句诗出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这一篇。所谓《四哀诗》,就是元好问为了哀悼四位死于国难的好友所写的诗,李钦叔是其中之一。

这诗本身的流传度并不是很广,但是其中颔联非常精彩,就是“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李钦叔把当官避事看成平生的耻辱,他对江山社稷赤胆忠心,把为国而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原诗里写的是“当官”,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的时候,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改成了“为官”,我们也知道,“当官”和“为官”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元好问要说“当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也要说“为官避事平生耻”呢?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在其位就得谋其政,一个人要是尸位素餐的话,本身就是为人不齿的一件事。

真正有为的官员是什么样子?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举大家非常熟悉的唐朝的大书法家,同时也是大忠臣颜真卿的例子。

我们知道颜真卿赶上了唐朝的一次大的政治变故,叫作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开始之前,颜真卿当什么官呢?他当时是平原郡太守。这个平原郡就是现在山东德州这一带。在这儿当太守,其实当时属于安禄山的手下。可是颜真卿在政治上非常清醒,很早就觉得安禄山这个人图谋不轨。可是朝廷信任安禄山,他没有办法,只能是修城池、储粮草,自己来做一些防备而已。

后来呢,安禄山755年果然造反了。这时候颜真卿怎么办?他一方面是飞马报告朝廷,另一方面,不等朝廷命令,自己就主动开始抵抗。这还不算,他不仅仅自己抵抗,他还联络了周边17个郡,大家都约好了,在同一天反正归顺朝廷。17个郡啊,河北17个郡反抗,这个在当时是件大事,极大地扭转了安史之乱初期的政局。

颜真卿这个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做法啊?大家看,在朝廷都没有发现安禄山有异心之前,他就先看出来了,不仅先看出来了,而且先防备到了。这叫什么?这叫能谋事。那防备到了,等安禄山真的造反之后,他又积极主动地抵抗。这叫什么?这叫能任事。自己抵抗还不够,还组织周边能够团结的力量一起抵抗,最后有力扭转战局。这叫什么?这叫能成事。对不对?所以你看颜真卿,这就是一个好官员!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诗,“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他想要说明什么?其实我想,习近平总书记想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说党员干部就得有担当、敢作为,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揽权不想担责。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古往今来,需要担当的任务往往是急难险重的任务,需要直面的问题往往是艰巨复杂的问题,因此担当就要有大气魄、大勇气。

什么是担当?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担当就是把责任扛在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

勇于担当,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担当。我们来认识一位科学家。

在中国地图上,贵州平塘并不太起眼,许多人没有去过,也不了解这个地方,但我说起一个人、一件事,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就是科学家南仁东在平塘实现的“中国天眼”之梦。

南仁东是“天眼”(FAST)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

1994年,拒绝国外优厚待遇的南仁东回到祖国,决心在中国造出超级天文望远镜。从预研到建成的22年时间里,面临着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南仁东毫不退缩。

听说西南边陲的深山里,有着建设“天眼”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南仁东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绿皮火车,开行近50个小时才到达了目的地。此后,他一趟一趟地往返两地之间,为选址东奔西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贵州平塘大窝凼。之后,他又和同事们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建设工作。一个最初并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了这个国家的骄傲。多年的奔波劳累,最终使南仁东积劳成疾。

患病之后,他愈发感觉到时间的紧迫。距离“天眼”工程启动一直在倒计时,而一起倒计时的还有南仁东的生命。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病重去世。

南仁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这是写给他自己的,也是写给这个世界的。

主持人康辉:

观众朋友们,今天在节目现场,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和南仁东朝夕相处,工作很长时间的“天眼”团队的几位成员,掌声欢迎他们!

主持人康辉:

到目前为止,FAST“天眼”都看到了什么?

姜鹏(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探测到300多颗优质的脉冲星,尤其最近我们还探测到了一个快速射电暴的重复爆,这个是目前世界上仅有十例的天文学现象。

picture
姜鹏

主持人康辉:

那如果要用更简明的语言告诉大家,FAST“天眼”到底是做什么的,它的那些发现对于人类来说到底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应该怎么说?

孙才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科学观测与数据部技术总监):

picture
孙才红

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看到更远的、更多的、更清楚的宇宙天体信号,这样就使得我们天文学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天文观测资料,来分析宇宙的过去、演化、未来。

主持人康辉:

大家知道吗?这个项目刚刚提出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这种球面射电望远镜最大的口径是25米,那个时候全世界可能最大的口径也不过是300米。

甘恒谦(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

picture
甘恒谦

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应该说是组成我们主动反射面主体结构的索网。我们用到的那个钢索有8000多根,每一根大概有11米长。但是当我们台址开挖即将完成,设备需要进场安装的时候,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钢索做索疲劳试验,这些试验都失败了。我们都有很深的感触在里面。

姜鹏:

整个项目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就像索疲劳的问题,它不是说在设计层面上出的问题,我调调参数,我修改修改设计,我再算一遍可能就满足要求了。它是在材料和工艺层面上出问题了,这种层面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更难解决。遇到这个问题之后,当时国内外的天文界都开始质疑这件事情。包括我们自己都质疑:我们还能不能走得下去?我们再走下去的路在哪个方向?你要从千丝万缕的这种线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康辉:

那时候包括南仁东先生在内,整个团队有没有想过放弃,还是要一直向前走?

姜鹏:

这个确实是这样。因为对他来说,他担当太多的责任了。其实我们当时在下面做具体事情的人,没有那么大压力。但是你想想,他就不同了,所有的承诺是他说出去的,他对国际同行也好,他对国家也好,对吧?他是非常要自尊心的一个人,说出去的话他就要兑现。所以这种压力对他造成的推动、动力,是非常非常大的。他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把这个项目推下去。这个决心我从来没见他有过迟疑。

主持人康辉:

在你们和南仁东先生工作、交往的过程当中,觉得他留给你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留给你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甘恒谦:

我觉得南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身上有特别强的执着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姜鹏:

我还觉得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品质,就是比较单纯。像当时索疲劳出现的时候,他整个人的状态是变化非常大的。像以前,他对于自己来讲,他的穿着各方面看似很随意,但是这随意中间蕴含着很多的……

主持人康辉:

挺讲究的。

姜鹏:

对,蕴含很多讲究。但是等到索疲劳一出现的时候,他认为这个事情是颠覆性的东西。他没有办法实现那些承诺的时候,他那种焦虑真不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我每次去他办公室,他头发几乎就没有任何打理,天天都是乱糟糟的。在办公室里几乎是坐立难安,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然后走来走去,几乎不会停下来。口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哎呀,我怎么办,我怎么对得起国际上那些同行对我们的支持。我甚至觉得他在那个时候像个小孩儿一样,就是经常的那种焦虑感,不是像一个成年人体现出来的。

主持人康辉:

当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是不是也像孩子一样又是特别快乐?

姜鹏:

他特别骄傲。就是索疲劳问题没解决前,我每次去他办公室,一开始去的时候,他都特别重视我,站起来,然后踱来踱去,焦虑。等索疲劳问题快解决时,我再去的时候,发现他就不太爱理我了,也像孩子一样。

主持人康辉:

您说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单纯,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一个纯粹,他才能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我记得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当中,习近平主席曾经深情地提起过一些闪亮的名字,这当中他说道,2018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思想解读人黄一兵:

南仁东同志用他的一生成就了“中国天眼”,使我们的祖国成了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国家。

什么是担当?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担当就是把使命放在心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2020年初以来,我国突然遭遇了一场新冠肺炎的重大疫情,在这场举国一致的战“疫”里,我们看到的是万众一心、共赴时艰的大担当。

这是一张火车票,开车的时间2020年1月18日,车票的起点是广州南站,终点是武汉站。这张票是二等车票,没有座位,而且还是上车后补的。这个身份证号告诉我们,乘车人已经84岁高龄了。这张车票的乘车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

picture
钟南山院士的火车票

钟院士那张坐在餐车里倦容满面的照片,曾经感动了无数人。就在钟院士抵达武汉两天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见过太多的担当。请战书上密密麻麻的红手印,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勒痕,“逆行”战士写给家人的信……它们和那张车票一样,讲述的是英雄的故事,有一股感动人心的力量。通过他们,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逆行出征的勇毅,什么是挺身而出的担当,什么是视死如归的精神。

主持人康辉:

谢谢黄一兵研究员给我们带来的讲解。

宋代的理学家程颐有一句话一直流传到今天:“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而“忠信”二字当中就有担当。担当是一种政治信念,是一种发展能力,是一种使命责任;而当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担当也是一种无上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再来听一听总书记的话吧。(请扫下面二维码观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