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 第43章

第四节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重在知行合一

第四节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重在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在吉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我们要提升思想认识、掌握正确方法、做到知行合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真知、善用、笃行。

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

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认识问题。

一是回答生态文明“是什么”的问题,阐发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这一论断,是科学理解生态文明内涵的根本依据。习近平同志以深邃的历史思维,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创造性地指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规律,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充分体现了价值与真理的统一性。

二是回答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来源、真理性等问题,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在现实意义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两个“清醒认识”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来源问题,即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历史意义上,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的论断,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在政治意义上,表明了党和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表明了党和国家知难而进、勇于担当,既向国内外表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意志,还以两个“决不”,即“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表明坚强信心。

三是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在战略地位上,习近平同志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指出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突出地位,创造性地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有机联系起来,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新创造、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在战略目标上,习近平同志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

二、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方法论对治国理政的作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系统阐述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方法问题,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法论。

其一,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思路不对,方式不科学,即使生态环境不脆弱的地方也会导致环境问题。在理念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认识问题,顺应自然是方法问题,保护自然是实践问题,三者的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要求。在国策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在环境上把保护放在首位,在生态上以自然恢复为主,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具体化。在路径上,把生态文明理念深刻融入其他四大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融入”既是思想认识,又是推进方法,也是实践要求。在着力点上,着力完善生态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着力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在目标指向上,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着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二,注重以系统工程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大重点任务的落实。党的十八大部署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重点抓好的四个方面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明,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落实这四大重点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四大重点任务是一个整体,每个重点任务分别构成一个子系统,具有各自的定位、原则、任务要求、目标和措施。四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功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其他三个子系统的任务、要求和目标需要在空间载体上的实施;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关注的是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注重资源节约子系统与环境保护子系统的直接关系,注重资源是否节约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好坏的决定性作用;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关系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需要通过优化国土开发子系统在空间上实施,更需要资源节约子系统从源头上实施保护;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其他三个子系统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制度支撑,依靠制度的创新驱动。

三、做到学以致用、推动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过程促进学习深化,也检验学习成效。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重要论述,尤其要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做到武装头脑、做好表率、推进实践。

第一,结合实际往深处学,树立公心克服私心。做到知行合一、避免学用脱节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实际。对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只有坚持一心为公,结合工作实践、把握问题导向,才能做到真学、真懂,发自内心增进认同。必须紧密结合全国、本地的经验教训和生态文明建设现实问题深入学习研究,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科学方法,做到真正转变观念、改造思想,改变老思维、老办法。

作为领导干部,尤其要通过深入学习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关键是解决政绩是为公还是为私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工作中把发展与保护生态对立起来,重产值轻环保,盲目上项目,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老百姓的不满。原因很多,但根本性的还是政绩观有偏差,私心在作祟,想快点出政绩、出显绩。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殊性,为公还是为私更是重大考验。从时间上讲,环境污染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一任造成的污染危害也许要下一任乃至下几任才能集中显现或爆发;从空间上讲,环境污染常常是跨区域的,这个地方污染的空气可能会飘到别的地方,上游地域排放的污水会流到下游的地域。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出于公心,尽力考虑得科学一些,上项目时既算经济账,也算生态账;考虑得长远一些,使祖宗留给我们这一代的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并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考虑得全面一些,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考虑得道义一些,把污染消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内。必须始终牢记,自己是“公家的人”,手里握的是公权,履行的是公职,代表的是公众利益,上什么项目、干什么工程,都要克己奉公、秉持公心,想明白、弄清楚环境能不能承载,资源有没有浪费,老百姓的生态权益有没有受到危害,将来会不会造成环境损害和生态灾难,确保若干年后经受得住“是为公还是为私”的拷问,经受得住历史和人民的评判。

第二,以“钉钉子”精神往实处干,要吃苦不要偷懒。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真学、真懂是基础和前提,真信、真用是重点和关键,只有在工作中真正去做,用工作效果来检验学习效果,才能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生态文明建设涉及观念转变、利益调整、作风改进、社会行为规范等深层次问题,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并不容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决不能光喊口号、知行脱节,决不能装点门面、“挂空挡”,决不能怕吃苦当懒汉。

相对于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路子来讲,建设生态文明是更高要求,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更高标准,践行起来难度更大,如果当懒汉,注定不会有所作为。如果偷懒,就只能是“情况不明决心大、方法不对点子多”,决策时脱离实际。如果偷懒,欠发达地区只能坐等那些被人家淘汰掉、找不到地方落地的污染项目主动送上门来。很多违法排污,违法占用耕地、林地、水源地上项目的行为,其背后往往是利益链条,打击起来阻力很大,有时甚至还会冒相当大的风险,如果偷懒,就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干脆视而不见。这些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当勤官而不是懒官,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系数。必须有一股狠劲,有“钉钉子”的精神,真正做到常态化、长效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要把学习贯彻的成效体现在当地PM2.5的逐步减少、水质的逐步提高、森林蓄积量的逐步增加等实际效果之上。

第三,以上率下往远处走,顺应潮流不要落后时代。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变化,并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身体力行、跟上时代潮流,发挥好以上率下、引领推动的作用;必须遵循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谋划发展、科学决策、打基础利长远,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进步。要带头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带头爱护生态环境并坚决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带头勤俭节约,养成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和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带动并促进广大干部群众节约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

领导干部自身做到顺应潮流而不落后时代,是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上发挥带头作用的基本要求。目前,有些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坐井观天,不了解大局大势,跟不上潮流,落后于时代,未能做到顺势而为、因势而动,往往导致很多失误、失败。领导干部必须清醒看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席卷全球,很多国家把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试图抢占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专门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作出具体部署,习近平同志对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次数之多、要求之明确前所未有。各省(区、市)竞相打生态文明牌,争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正在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旋风。从本质上看,潮流是民心的反映,顺应潮流就是顺应民心。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成为时代潮流,就是因为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掌握生态环保领域的新理念、新知识,带头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带头抓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有经济效益、生态质量的GDP,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饮用水、放心的食品,带领干部群众奋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