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第42章

二、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大批好老师。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18年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他再次强调了“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一次提出“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教师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教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期待、新要求。

1.有理想信念

有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首要标准。好老师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习语

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好老师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教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会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教师尤其要以理想信念为基,用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引领学生前行。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

黄大年是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他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们,高度赞扬他们爱国奉献、无怨无悔的崇高精神。今天,一名好老师,就是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注重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如果一位教师自觉选择了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并以此为人生大乐,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价值,他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就获得了伟大意义。

2.有道德情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品行之师。“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1]

习语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重要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师者,人之模范也”,师者为师亦为范。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在道德生活中的任何瑕疵,都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错误的影响;教师在价值观方面的偏颇,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内心正确价值信念的形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论语》亦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对于教师不仅是听其言,更观其行,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为人的模范。因此,教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用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好老师的道德情操,需要在自我修养中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2]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自我修养的陶冶需要在读书上下功夫。心灵要用精神食粮去涵养,教师要常读书、读好书,以诗书育浩然之气,进而认识和相信道德之理。教师自我修养的完善还需要在行动中磨砺,做到知行合一。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以律己,用个人的行为来体现自己于国于民、于公于私的价值观;要在日常言行中“三省吾身”,自觉坚守伦理底线,见贤思齐、景行行止,唯此才能体会和展示道德之美,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当教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而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有敬业爱生精神的教师,才会献身教育、心系学生,才会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才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才会终身学习、追求进步,才会成就自己、成就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3]新时代涌现出了一批全国优秀教师,他们秉持敬业爱生的精神,或安于清苦生活而不失理想,或立于困难条件而不失追求,始终以忠诚和热爱为广大学生筑梦圆梦。广大教师应该像他们一样,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讲台。

3.有扎实学识

教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应是学问之师,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好老师应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充满智慧。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教师要运用教育教学知识,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学习。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习语

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好老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需要具备灵活性、适应性、自主性、合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好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回应新的挑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知识前沿,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并引导学生走向未来。

好老师要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自主性,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有改革创新的首创性,积极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科研成果,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资源;要有改革创新的先进性,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批判探究能力,使其成长为知识丰富、视野宽广、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材。

4.有仁爱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师的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

习语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教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很多教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

好老师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宽容学生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好老师应该懂得既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也多术,就是要求老师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应当把爱作为永恒的主题融入教育工作中。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教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注释: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