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 > 第53章

第三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第三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刻也不能放松、不能削弱。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大命题,是新时代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认清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正是依靠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有效保证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效果变化之明显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的。集中反映在:阐明了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意义的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有效扭转了一些宣传思想阵地党的领导一度被忽视、弱化、削弱的状况,有效扭转了主流思想主导地位遭受侵蚀的状况,有效扭转了对歪理邪说、歪风邪气被动应付、反击不力的状况,有效扭转了网上乱象丛生的状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迈向新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凡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等,既为党、国家和民族发展带来了光明前景,也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深刻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其强大的实践力量、理论力量赢得人民的广泛认同,极大提升了中国道路、中国思想、中国理念在当今世界的广泛影响。所有这些,都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物质基础、民心基础。党、国家和民族强起来的发展大势,蕴含着意识形态强起来的必然走势。

同时也要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依然面临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之中,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现象仍很突出,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中国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和立论基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当代中国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叠加,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更为突出。不同意识形态既是不同社会道路、社会制度的反映,又是支撑不同社会道路和社会制度合理性的思想基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将伴随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两条道路、两种制度斗争必然是长期、复杂和尖锐的。敌对势力把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挑战,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法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加大对中国进行政治误导、战略遏制、全面施压的力度,加大抹黑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力度,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形势复杂尖锐,争夺人心、争夺阵地的斗争也十分激烈。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好持久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人心齐,泰山移。”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历来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爬坡过坎首先要过的就是思想意志关,同心同德才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3]。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握和用好历史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同心同向、攻坚克难的统一意志和行动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在涵义,最基本的有两个层面。

第一,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什么别的意识形态。这是体现党和国家性质、规定意识形态工作基本方向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质的规定和总的遵循。

第二,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这是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发挥意识形态工作重要作用的一个着力点。必须保持鲜明的人民立场,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价值追求,把握最大公约数、画好人民同心圆,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奋斗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要注重紧跟时代和实践发展步伐,顺应时代要求、引领风气之先,与时俱进、守正出新,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方向同强化凝聚力、引领力的基本要求内在统一、相互贯通,明确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的基本遵循。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从多方面推进的复杂过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意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方面,抓好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重要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

三、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方针。重在建设方针,是改革开放初期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在总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搞大批判等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等,都贯穿了“建设”基调、“立”的基调。

坚持以立为本,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核心要义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一个全方位的要求,必须贯穿到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层层把关、人人负责。要围绕落实“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的48字职责使命,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精神,一切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的思想精神,一切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思想精神,一切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精神,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道理,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建设与管理相辅相成,扶正与祛邪密不可分。在坚持“以立为本”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立破并举”的工作力度。这是因为,过去一个时期,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价值观错乱问题、低俗庸俗问题,在一些领域变得更加突出。正如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5]这还因为,一些人对“重在建设”片面理解,把“重在建设”“不争论”变成了不问是非,变成了推卸责任的借口,甚至也成为钻空子的挡箭牌。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6]从而最大限度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实现和巩固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敢于亮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鲜明特征。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7]这就要求,在大力推进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价值观建设的同时,对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退避三舍,必须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不做“骑墙派”“看风派”,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要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做到阵地管理不懈怠、任务落实不马虎、责任追究不含糊,做到对错误思想和言论不回避、敢交锋,揭穿谣言,驳倒谬误,澄清迷雾,让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成为时代最强音。

四、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

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把握好安全和发展、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8]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改进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以正面声音引领多元多样多变的网上舆论,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让党的主张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重大主题网络宣传的新突破。要通过挖掘和宣传网络最美人物,倡导最美精神,传播普通百姓的故事,让正能量在网络上充分涌流。创新和转换话语表达形式,将宣传话语、政策话语和信息服务话语有机互动衔接,通过有温度有情怀的“网言网语”,在坦诚交流中建构价值共鸣,努力打通“两个舆论场”。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网络社会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实社会的运行运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面对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必须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治理强大合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的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坚持弘扬正能量与抑制负因素相统一。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9]要建立健全网上风险防范机制,稳妥调控社会热点问题、敏感事件、突发事件等网上舆情,及时批驳网上错误思潮,坚决管控歪曲党史国史军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诋毁党的领袖思想和形象等有害政治信息,全面清理网上谣言、暴恐音视频等有害信息。

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全党动手,落实党委(党组)责任。这是贯彻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保证。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刚性约束、加强责任追究,才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意识形态工作的问责主体、问责内容、问责方式等作出一系列明确规定。问责主体,主要是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同志、有关负责同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问责内容,主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有关决策部署、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加强统一领导、阵地建设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处置有关重大问题、知识分子工作和班子建设的责任。问责方式,主要是视情节轻重,给予提醒、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进行通报批评,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

强化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实行“一岗双责”,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关键。要增强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增强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意识,增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一岗双责”意识。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时刻要亮明立场、敢于发声,旗帜鲜明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坚定不移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深化细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健全工作责任链,加强工作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需要积极稳妥地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关注度大,特别需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讲究策略艺术,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消极因素。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有的放矢,注意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该用什么办法解决就用什么办法解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增强问题意识,注重及早发现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有的需要针锋相对、重拳出击,有的则可综合运用教育、行政、法纪、经济等手段。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凝聚党心民心,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注释

[1]《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页。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2页。

[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8页。

[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7—28页。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13页。

[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6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