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第10章

开创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习体会

开创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习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 吴德刚

2021年7月1日,党中央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必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要论断,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角和行动指南,是不断强党兴党的精神指引。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好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当前我们要在以下“六个深刻领会”上下功夫。

一、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宣告的重大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一开始,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1)

这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庄严宣告的深刻含义。

首先,要深刻认识“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历史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此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此后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涵盖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更多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出要在2020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彰显了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的强烈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简而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也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8年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一项项彪炳史册的发展成果,展现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崭新气象。

其次,要深刻理解“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前景。党的十九大提出,既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神圣追求和不舍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世界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自觉。

最后,要深刻领会“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所蕴含着的极其重要的含义。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伟大光荣源自全党全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劳动、共同奋斗。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的正是这样的光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崇高理想,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4月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就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2)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3)。毫无疑问,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伟大光荣必然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中国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

理解了这三层意思,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宣告既贯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又包含着目标、奋斗和雄心壮志,是鼓舞和凝聚人心的政治宣言,是激发斗志的时代号角。

二、深刻领会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一个奋斗主题”重要阐释,以及“四个伟大成就”与“四个庄严宣告”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了100年,经历千难万险,经受千锤百炼,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

一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三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四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分别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四组词高度凝练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的状态和崇高精神境界,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百年精气神的生动写照。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把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提高到全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5)

一要深刻认识在总结经验中把握历史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历史自觉和历史远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我们党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把握历史规律,进而在把握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6)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特别在党的重要历史关头,都注意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进而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推进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伟大事业的不断前进。从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都在不断总结民主革命28年的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执政任务异常艰巨。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刘少奇所作的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以及1962年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都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40多年来,先后召开的九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均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又总结过去犯错误的教训,尤其对“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工作失误进行了深刻反思,丰富和发展了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用“十个必须”全面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二大开幕词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高度凝练概括,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理论。党的十四大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十多年艰辛探索经验,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总结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宝贵经验,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党的80多年的历史经验。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了60年来党执政取得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以及五个方面的启示。党的十七大用“十个结合”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进程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鲜明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在不同时期对革命、建设、改革乃至党建工作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弥足珍贵,是全党智慧的结晶,进一步加深了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这些宝贵的经验,来之不易,是用生命、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深刻铭记着我们党苦难辉煌的奋斗历程。

二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把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高到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此同时,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不断深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的历史和重大工作进行经验总结。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党的历史经验做了新的总结概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大命题为线索,从八个方面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九条宝贵经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历史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科学总结,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鲜明提出“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九个必须”既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奋力开启第二个百年伟大征程的工作新要求,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必将激励全党在新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进一步彰显了党的优良传统的时代光芒和政治伟力,是我们研究认识党的建设规律最好的基础养料和资源宝库,也是我们党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思想“基因”。

除了“九个必须”,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以下两点:一是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同时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二是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这里,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论述在庆祝大会现场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天安门广场现场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响亮的铮铮誓言,表达了年轻一代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回应了时代和总书记的召唤。青少年们的宣誓声久久回荡在天安门广场,激荡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8)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庆祝活动总结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总结百年党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深刻阐明了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重大现实意义。

四、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理论创新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仅是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锻造史。一部百年党史,既谱写了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生动乐章,也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不朽的英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0)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对其作出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标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和起点,深刻揭示了党领导人民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并成功迈进新时代的基因密码,是对革命精神谱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精辟论述,全面、深刻、准确地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品格,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的特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学习、研究、宣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和红色血脉指明了方向。

一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起就是一个追求真理并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并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接续奋斗了整整一个世纪。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遭遇过无数的艰难曲折,但不论形势如何危急,我们党从未怀疑过马克思主义,也从未放弃过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也正是因为党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在一次次失败后重新奋起,才在一次次失误后纠正自己的错误,重新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永远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是不断克服前行困难的真理力量。

二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人民苦难之际,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为人类事业奋斗,并历史地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一百年来,矢志不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11)

三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和鲜明品格。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12)。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始终充满困难和艰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要继承敢于斗争的光荣传统,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四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宗旨本色。对党忠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一百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依靠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创造性继承和弘扬,彰显了党的领袖崇高的政治品格和为民情怀。

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品格,生动地展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和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和后来的千千万万革命者,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牺牲,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忘我工作,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道德和精神境界,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

伟大建党精神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厚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奋斗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和后继者们的思想品质、道德风尚、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追求,其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二)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磅礴伟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指明了伟大建党精神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3)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伟大建党精神无论是在党的创立过程中还是在党创立后的奋进历程中都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一要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发展和锻造史上占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源头和根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种种精神和优良传统,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延续和展开,从根本上与伟大建党精神相贯通。伟大建党精神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传承和发展的基因,并贯穿党的奋斗史全过程,彰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起点,是百年党史的根脉,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过程中。

二要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党强党兴党之魂。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在千难万险中进行的。伟大建党精神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就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险恶环境下矢志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先驱们冒着杀头的危险学习先进理论,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建党任务。

三要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之基。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宗旨本色,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始终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坚决与无政府主义展开争论,坚决同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划清界限,使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成为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组织统一、纪律严明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使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和纯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四要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4)中国共产党先驱们为人民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是在黑暗中照亮中国人民寻路之旅的精神之光,引领中华民族找到了走向光明的正确方向。伟大建党精神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实践进程的不竭动力。

(三)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

精神就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展望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程已经开启,道路依然曲折。我们要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激发拼搏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要矢志不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四是要始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五、深刻领会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所彰显的领袖人格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刻领会其中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彰显的崇高人格风范。

一是坚定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5),生动而鲜活地表达了心灵深处的人民情怀。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从党的十八大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到这次“七一”重要讲话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理论品格。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80多次提到“人民”,处处体现了人民立场、人民情怀。

二是坚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国之大者”的博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什么是“国之大者”?就是要自觉讲政治,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16)。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最根本的“国之大者”。“七一”重要讲话彰显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立场,是一篇集中反映“国之大者”的权威文献。讲话中的很多精彩论断,掷地有声,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展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大国胸怀。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7)

又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18)

再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19)

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就是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深刻认识和把握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对国家最高利益、对“国之大者”,我们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数,立场坚定,不能有任何的动摇。

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建党一百年的历史经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既讲历史成就、历史过程,也讲历史经验、历史教训;既讲历史现象,更讲现象背后的历史逻辑、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充满真理智慧,就在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1)“七一”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回望党的100年奋斗史,同时立足18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提出战略策略,指明了开创未来的正确方向。我们党历史上的成功决策和重大胜利,都是正确判断形势、顺应世界大势的结果。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的历史必然性。(2)“七一”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正确党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总结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阐明了党的百年奋斗史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在深入学习领会中,树立正确党史观,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历史成就和历史曲折,深入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四是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初步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一个主题”的理论概括,更加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于党的一百年光辉历程和“四个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一百年奋斗历程,创造了四个方面的伟大历史成就: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四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为党史分期和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经过多少代人的接续奋斗,我们终于迎来了实现梦想的光明前景,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关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条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鲜明提出“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这“九个必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最新概括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20)。“九个必须”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弥足珍贵。

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理论判断,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者逻辑关系认识的再深化、再界定,其内涵深刻,意义重大。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党的领导人第一次提出“两个结合”的理论命题。

关于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概括和阐释,深刻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品格、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再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1)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丰富了人类文明观,等等。

以上这些重大的创新观点,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升华,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以上重大创新观点和重要论述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关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历史思维等。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加以强调的。我们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科学把握这些方法,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本领。

五是“七一”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人格风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我们能够很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风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说,“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22),要“以人格力量凝聚党心民心”(2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审视和把握错综复杂的形势、领导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展现出来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历史担当、高超领导艺术等,充分彰显出强大的人格力量。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冒严寒来到河北阜平县,“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提出扶贫工作的整体思路。2013年,他来到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0多次扶贫调研,7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走遍了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呕心沥血。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24)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人民的承诺。

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所蕴含的重大历史意义,自觉担负起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一是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25)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要从先辈们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牢记初心使命,不懈奋斗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时代召唤。

二是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征程的伟大奋斗目标和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继总结了“九个必须”把握的历史经验后,又针对新形势下党的工作,从九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八个必须”和“一个牢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前后两个层次共讲了“十七个必须”和“一个牢记”,既总结历史、以史为鉴,又开创未来、指明前进方向,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总书记号召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67年前,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向世人宣告:“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26)

67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27)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和底气,也是中国人民的自信和底气!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6页。
(3)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4页。
(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6—17页。
(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页。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0页。
(9)《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会议在京举行 习近平亲切会见庆祝活动筹办工作各方面代表》,《人民日报》2021年7月14日。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8页。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0页。
(1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页。
(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8页。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页。
(16)《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人民日报》2020年4月24日。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15页。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7页。
(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0—21页。
(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页。
(2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14页。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7页。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2页。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44页。
(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2页。
(2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2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