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 第8章

第三章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第一节 现代物流业质量显著提高 第二节 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成网 第三节 物流市场主体快速成长

第三章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物流业发展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公路、铁路、水运等的货运量以及快递业务量均跃居全球前列,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明显下降。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等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层面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逐步成型,正在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运作的核心载体。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在铁空水货物运输、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家电物流、物流地产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网络型龙头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国际物流发展不断提速,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物流网络加快建设,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8 000列,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全球遥遥领先。物流技术突飞猛进,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明显提升,“一单制”多式联运、即时配送、共同配送、网络货运、货运车联网等物流新业态蓬勃发展。物流规划精准发力,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我国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现代物流业实现高质量规模扩张,物流市场快速扩大,对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在服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外贸持续扩张和消费升级双轮驱动下,现代物流业发展进入质量提升快车道,已成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12年的177.3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9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7%。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总体与国民经济需求增速相适应,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img

图3-1 2012—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速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19年,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269.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8.4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工业品物流占绝对主导地位,既体现了我国制造业大国特征,又形成了满足工业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供应链服务供给体系,有力促进了制造业规模扩张、运作模式创新和质量提升。

我国庞大的实体经济运行产生的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带来了巨大的货物空间位移量,借助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服务成为社会物流需求最活跃、最核心的环节。2019年,全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71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99 290亿吨公里,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国际物流、国内跨区域干线运输量保持高增长态势,有效支撑了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运输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亮点,为维护国民经济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img

图3-2 2012—2019年我国社会货运量

说明:2019年社会货运量统计口径有变化导致绝对值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9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0%,比2014年增长45.1%,年均增速达到7.7%。随着规模快速扩张、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产业效益显著提升,现代物流业对国民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电商物流成为10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扩内需、引外需、稳就业、降成本、提效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巩固。

二、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稳步下降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国办发〔2016〕6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10号)等重要政策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和“企业物流成本”,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减税清费力度、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深化产业联动融合和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基本构建起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政策框架体系,并通过供给需求双侧政策“组合拳”综合应用,引导实体经济降低物流成本水平。同时,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的行业管理模式,破除制约物流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山西、江苏、浙江、河南、重庆、四川等6省(市)组织开展为期两年的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遵循“地方探索、央地推动、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通过创新改革探索物流降本增效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相关部门从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物流用地、物流信息等领域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对系统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从宏观层面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的重要指标,集中体现了现代物流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一系列物流降本增效措施推动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2012年的18%快速下降到2019年的14.7%,累计下降3.3个百分点,成为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降速最快、降幅最大的时期,虽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明显偏高,但考虑到我国产业结构、国土空间布局特征,特别是2016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系统性降低物流成本工作成效突出,总体上,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的总体趋势已形成,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img

图3-3 2012—2019年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近年来,物流业界和学术界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这个指标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甚至是质疑,认为这一指标受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变化。对此,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但也不能仅凭对某一个指标合理性存在疑问,就认为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较高问题不存在。例如,从物流费用率(即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看,2018年我国工商企业物流费用率为7.9%,大部分行业的物流费用率都高于日本。又如,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LPI)主要反映与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物流绩效水平,2018年我国物流绩效指数在全球16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6位,在同等收入水平国家中名列前茅,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三、各种运输方式蓬勃发展

运输是物流服务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引领下,我国外向型经济和内需开始了新一轮快速扩张。各种运输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公路运输在中短距离运输中技术经济优势明显,长期占据我国货运市场主导地位。2019年,我国公路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43.6亿吨,增长4.2%,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达74.3%;完成货物周转量59 636亿吨公里,增长0.4%,占社会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为30.7%。在货运结构调整推动下,铁路货运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铁路完成货物总发送量43.9亿吨,比上年增长7.2%;完成货物总周转量30 181亿吨公里,增长4.3%。铁路货运量增速明显高于公路运输,货运结构持续优化。

水运在长距离运输中的成本优势凸显,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核心载体。2019年,我国水路完成货运量74.7亿吨,增长6.3%;完成货物周转量103 963亿吨公里,增长5.0%。水运以16.1%的货运量完成了53.6%的货运周转量。其中,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39.1亿吨,货物周转量16 302亿吨公里;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27.3亿吨,货物周转量33 603.6亿吨公里。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港口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指标。2019年,我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亿标箱(TEU),比上年增长4.4%,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规模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占据七席,长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对支撑我国在全球经济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3-1 2019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

img

注:迪拜港为估算。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各港口港务局官网。

近年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对高时效国际航空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航空机队规模快速扩大、航线网络全球布局也为航空物流发展创造了更优条件。2019年,我国民航完成货邮运输量753.1万吨,约为美国同期水平的60%,其中,国内货邮运输量511.2万吨,占总量的68%。客机腹舱带货运输依然是我国航空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约占航空货运总量的70%,其中,国内航线客机腹舱运量占比达82%。

img

图3-4 2012—2019年我国航空货邮运输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

四、专业物流能力不断擢升

在内需扩张、消费升级以及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下,快递物流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推动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1号),指出“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明确了培育壮大快递企业、推进“互联网+”快递、构建完善服务网络、衔接综合交通体系、加强行业安全监管等重大任务,并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快递市场环境、健全法规规划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进快递车辆管理、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等六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标志着我国快递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2012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达41.1%,截至2019年底已达到635.2亿件,是我国快递业务增速最快的阶段。快递业也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物流细分领域。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39.6亿件,首次超过美国(美国同期快递业务量约120亿件),此后五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每年增量达到100亿件。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占全球约50%,到2019年快递业量占全球比重近六成。单从快递业务量角度,我国已成为全球快递大国,多家快递企业业务量已跃升至全球前十位。快递业的蓬勃发展为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工业品下乡等创新发展形成良好支撑和引领。

冷链物流对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安全、推动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日益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热点。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2.3亿吨,同比增长24.7%,比2018年增加4 400多万吨。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27.1%。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达到3 400亿元左右,比2018年增加约500亿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现代物流业总体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速,表明我国消费升级、消费能力扩张势头强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6 000多万吨(折合1.5亿立方米),新增库容810多万吨,同比增长15.6%。冷藏车保有量突破20万辆,为冷链物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img

图3-5 2012—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五、物流吸纳就业成效显著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物流相关法人单位40万家左右,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 000万人,占我国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接近7%,在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作用。其中,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 000万人,从事物流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2 000多万人,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法人单位的物流岗位从业人员超过1 000万人。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压力日益加大,由此造成的结构性就业问题使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出现的快递、即时配送等新业态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领域。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的《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快递从业人员突破300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超过30万人。闪送、外卖、跑腿等物流新业态高速增长,也带动就业人员规模快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相关从业人员已到达1 300万人。可以预见,随着创新发展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吸纳新增就业潜力巨大,对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物流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运作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存量物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场站等为支撑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加快布局

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集约化、网络化和规模化发展,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86号),在127个具备一定条件的城市规划布局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分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重点从点、线、网、面四个层次,构建衔接有序、高效协同、功能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为物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在“点”上,系统整合相对分散的存量物流基础设施,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提高行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引导物流设施、物流企业等资源集聚,推动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其次在“线”上,加强国家物流枢纽之间、国家物流枢纽与其他物流枢纽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规模化、组织化、常态化的物流活动,提高干线物流效率、促进干支高效衔接,推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再次在“网”上,完善国家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打造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促进物流组织方式变革。最后在“面”上,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的资源集聚和区域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推动形成一批枢纽经济增长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专栏3-1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

1.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包括石家庄、保定、太原、大同、临汾、呼和浩特、乌兰察布、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南京、徐州、杭州、合肥、南昌、鹰潭、济南、潍坊、郑州、安阳、武汉、长沙、衡阳、南宁、柳州、重庆、成都、遂宁、贵阳、遵义、昆明、拉萨、西安、延安、兰州、酒泉、格尔木、乌鲁木齐、哈密、库尔勒。

2.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包括天津、唐山、秦皇岛、沧州、大连、营口、上海、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宁波-舟山、芜湖、安庆、福州、厦门、九江、青岛、日照、烟台、武汉、宜昌、岳阳、广州、深圳、湛江、钦州-北海-防城港、洋浦、重庆、泸州。

3.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包括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厦门、青岛、郑州、长沙、武汉-鄂州、广州、深圳、三亚、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银川、乌鲁木齐。

4.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包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太原、鄂尔多斯、包头、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大庆、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宁波、嘉兴、金华、合肥、蚌埠、福州、三明、南昌、青岛、郑州、洛阳、武汉、十堰、襄阳、长沙、郴州、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南宁、柳州、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西安、宝鸡、石河子。

5.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包括天津、石家庄、保定、太原、呼和浩特、赤峰、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牡丹江、上海、南京、南通、杭州、温州、金华(义乌)、合肥、阜阳、福州、平潭、厦门、泉州、南昌、赣州、济南、青岛、临沂、郑州、洛阳、商丘、南阳、信阳、武汉、长沙、怀化、广州、深圳、汕头、南宁、桂林、海口、重庆、成都、达州、贵阳、昆明、大理、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喀什。

6.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包括呼伦贝尔(满洲里)、锡林郭勒(二连浩特)、丹东、延边(珲春)、黑河、牡丹江(绥芬河-东宁)、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德宏(瑞丽)、红河(河口)、西双版纳(磨憨)、日喀则(吉隆)、伊犁(霍尔果斯)、博尔塔拉(阿拉山口)、克孜勒苏(吐尔尕特)、喀什(红其拉甫)。

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等文件要求,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经专家评审和研究论证,联合确定并发布2019年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中,东部地区10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7个、东北地区1个,涵盖规划涉及的全部类型,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专栏3-2

2019年度国家物流枢纽

东部地区10个:天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金华(义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深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中部地区5个:太原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赣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长沙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西部地区7个: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兰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东北地区1个: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2019年23个国家物流枢纽确定以来,相关省(区、市)政府部门和建设运营企业高度重视国家物流枢纽和服务网络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指导行业协会牵头推进成立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加快国家物流枢纽间的业务对接、标准协调和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加快研究制定国家物流枢纽评价体系,为深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专栏3-3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案例

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由三峡大坝下游白洋港后方白洋物流园和上游茅坪港后方秭归翻坝物流产业园区构成,以三峡大坝坝上坝下双园区联动、上游下游分区域辐射、减轻过坝物流压力为导向,打造长江经济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现代供应链组织中心和绿色智慧物流中枢,形成培育现代枢纽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其中,坝下白洋物流园占地2 862亩,预留1 100亩,主要包括仓储配送区、智能化货运集散中心、综合管理与物流信息中心、车辆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坝上秭归翻坝物流产业园区占地面积约2 250亩,包括物流集散中心、露天货场、仓储、冷藏(冻)和港口码头、货车滚装码头、商品车滚装码头及信息中心、货运中心、综合服务区等功能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利用“北粮南运西进”“粮肥互换”“商品车翻坝转运”“集装箱翻坝转运”等多式联运示范线路,10天内完成3 000吨粮食紧急转运,解决了西南饲料企业和大量农业养殖户的燃眉之急,为宜昌城区1 500多个小区提供民生物资保障。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于畅通长江黄金水道、缓解过坝拥堵、打造西南腹地“出海口”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总占地面积1 080亩,方圆5公里覆盖了100多个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及产品加工基地,具有商贸集货、供应链服务、干支联运、仓配一体、中转分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金融保险、配套服务九大功能。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为基础和纽带,与生产企业、批发业户、物流专线、其他枢纽和运输方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供干支仓配、信息、金融等一体化服务,致力于打造成我国最大的集散型商贸物流中心、豫皖苏鲁地区最大的公路物流干支衔接枢纽。已常态化开行国际国内货运班列,铁路年到发货量近2 000万吨。拥有覆盖全国1 8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的近2 000条公路干线,年货物运输量2 000万吨,对带动临沂商贸物流转型升级、促进商贸物流产业二次扩张、带动商贸物流枢纽经济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发挥作用

物流园区是进行物流集中运作、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重要设施载体,在促进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建设发展也有利于节约集约物流用地。根据行业协会调查,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已经达1 600多家,但功能单一、重复建设等问题较为突出,总体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为引导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自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已先后分两批遴选出56家示范物流园区,旨在充分发挥示范物流园区管理科学先进、运行效率高、对区域经济支撑作用突出的引领作用,带动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在示范带动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示范物流园区管理科学先进、运行效率高、对区域经济支撑作用突出等引领作用,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批物流园区示范工作的通知》,启动新一批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工作。

>>专栏3-4

示范物流园区

第一批示范物流园区(29家):北京通州物流基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沈阳国际物流港、迁安北方钢铁物流园区、郑州国际航空物流园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山东盖家沟国际物流园、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物流园、陕西国际航空物流港(西咸新区)、青海朝阳物流园区(西宁)、武汉东西湖综合物流园、湖南金霞现代物流园(长沙)、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园区、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惠龙港国际物流园区(镇江)、杭州传化公路港、嘉兴现代物流园、林安物流园(广州)、云南腾俊国际陆港(昆明)、清镇市物流园区(贵阳)、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遂宁)、内蒙古红山物流园(赤峰)、广西防城港市东湾物流园区、大连保税区(物流园区)、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厦门保税物流(区港联动)园区、深圳市前海湾保税物流园区。

第二批示范物流园区(27家):邢台好望角物流园区、山西中鼎物流园、内蒙古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吉林香江物流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陆域)物流园区、南京龙潭综合物流园区、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义乌港物流园、浙江衢州工业新城物流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安徽华源现代物流园、福建福港综合物流园区、江西鹰潭市现代物流园、山东佳怡物流园、威海国际物流园、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商丘豫东综合物流产业园、宜昌三峡物流园、湘南国际物流园、广东南方物流集团物流园、深国际华南物流园、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物流园、重庆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南充现代物流园、贵州黔中(安顺)物流园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成都铁路局城厢铁路物流基地。

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通过举办研讨会等形式,总结推广示范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经验,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物流园区功能及管理机制创新,提升示范物流园区行业影响力,对引导全国物流园区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栏3-5

示范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位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上海浦东新区,与外高桥港区连成一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3公里。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于2004年4月15日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四大功能。园区封关开发面积1.03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已建成营运仓库70万平方米;区港联动转运区14万平方米,商务和关检设施4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累计引进中外物流企业40家,境外物流企业占70%,贸易公司60家,国际前20位的跨国物流企业有一半已进驻园区,年进出区货值超过1 000亿美元。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在国际物流企业引进培育、保税物流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联动发展方面具有示范性。

img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鸟瞰图

三、专业物流基础设施功能彰显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稳步实施。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有利于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显著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切实降低通道物流成本,增强运输服务保障能力。2015年,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按照《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有关安排,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展以来,评选了三批共70个示范工程项目,带动引领多式联运场站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构建全国多式联运网络,显著提升多式联运运作和运输服务效率,为货物运输结构调整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栏3-6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6个):驮背运输(公铁联运)示范工程;河北省“东部沿海-京津冀-西北”通道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亚太-东北地区”通道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辽宁省“东南沿海-营口-欧洲”通道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江苏省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河南省郑欧国际货运班列“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湖北省武汉市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中外运(广东)“东盟-广东-欧洲”公铁海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贯通欧亚大陆的公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示范工程;重庆市渝新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四川省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云南省“昆明-东南亚、长江经济带、广西北部湾”一心三支“点轴辐射型”集装箱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示范工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丝绸之路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30个):天津港中蒙俄经济走廊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河北省长久物流商品车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太原铁路局“一核两网三联四通”铁海公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山西方略保税口岸型国际内陆港“一园双网两级多维”大宗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西北地区-京津冀区域”铁路多功能车智慧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液体化工(甲醇、成品油)罐式集装箱铁公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吉林省华航集团打造一汽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黑龙江省牡丹江国际(国内)陆海联运通道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连长江、通欧亚、对接沿海、辐射中西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顺丰航空集装器空陆联运示范工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立足皖江城市带马鞍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联通“一带一路”的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赣州港“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环渤海鲁辽公铁水滚装联运示范工程;河南省机场集团打造“空中丝绸之路”空陆联运示范工程;服务自贸区战略构建中原“米”字形高铁物流网络铁公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长江中游黄石新港“打造一体化铁路港前站服务港产协同发展”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湖南城陵矶新港水公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广东省盐田港亚太-泛珠三角-欧洲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广西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西南-北部湾-东盟/中国沿海”点线并举、境外布局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四川省“空中+陆上”丝绸之路国际空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庆果园港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铁水联运示范工程;贵州省贵州国际陆港联通川贵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一核、三轴、多节点”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西安港建设“一带一路”内陆中转枢纽陆海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甘肃省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东部沿海-宁蒙地区(石嘴山)-中阿国家”集装箱公铁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疆“东联西出”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新疆(奎屯)双向开放、多点支撑的“两主两拓展X型”物流大通道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宗物资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4个):中国物流“三区六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欧班列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河北黄骅港“西北内陆-东南沿海”集装箱海铁联运示范工程;安通控股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陆海河联动、内外贸融合”网络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哈尔滨局“一核心两网络三通道”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安吉物流沿江沿海经济带商品车滚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通大宗物资供应链经济走廊,构建“陆港一体”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苏南地区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助力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提升台州湾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公铁两用挂车运输支撑沿长江物流通道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 推动“陆港海港联动、公铁两用车创新”智慧绿色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服务“调结构、保民生、赢蓝天”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网络化陆(江)海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武汉打造长江经济带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鄂州三江港区国际物流铁水公空一体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传化智联打造“互联共享、网络全国、辐射国际”的商品车及集装箱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武陵山片区四省联动共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顺丰铁联多式联运平台示范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7+5”多层节点网络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南向通道)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国西部汽车物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渝黔联动公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陆海联动、多点协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骨干网建设示范工程;银川公铁物流港“通欧亚、对接沿海、辐射宁蒙陕甘毗邻(华北)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智能化仓储物流对提高电商、快递、冷链、医药等领域物流效率,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6月,按照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6〕1647号)有关工作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组织评选出京东上海“亚洲一号”物流基地等10家单位为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传统仓储转型升级,提高物流仓储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这10家示范基地普遍拥有自动化立体库,采取自动化、智能化分拣系统,科技含量和物流运作效率高,对带动引领我国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步伐,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栏3-7

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京东上海“亚洲一号”物流基地、南京苏宁云仓物流基地、顺丰华北航空枢纽(北京)中心、九州通武汉东西湖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长春一汽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区、日日顺物流青岛仓、菜鸟网络广州增城物流园区、招商物流北京分发中心、怡亚通供应链深圳物流基地、荣庆上海嘉定冷链物流园区。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速。随着内需扩张和消费升级持续推进,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高速增长,对加快现代化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出新的要求。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城乡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作出明确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0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以构建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为目标,以整合存量冷链物流资源为主线,重点向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整合集聚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存量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支持生鲜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2020年7月,经专家评审和深入论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0年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标志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专栏3-8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北京平谷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山西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辽宁营口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江苏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浙江舟山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安徽合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福建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山东济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河南郑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湖北武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湖南怀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广东东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四川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云南昆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陕西宝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物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物流市场迸发出发展活力,在快递物流、电商物流、港口物流、冷链物流、家电物流、物流地产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网络型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排头兵。

一、物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带动下,物流企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规模质量迈上新台阶。一大批传统运输、商贸、邮政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业务拓展、跨界整合等方式,发展成为专业或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远海运、中国外运、中国邮政、中储股份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一批民营物流企业顺应形势把握先机,在电商快递、家电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等细分领域异军突起,如顺丰速运、京东物流、菜鸟网络、海尔日日顺、德邦、中通、圆通、申通、韵达、荣庆物流、九州通物流、安吉物流、长久物流、湖南一力等,业务创新特色鲜明,一体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走在全行业前列。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关于2019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和民营物流企业50强排名的通告》,50强物流企业收入合计9 833亿元,同比增长16.9%。50强物流企业门槛提高到32.6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其中,龙头物流企业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头部企业在网络化扩张过程中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带动现代物流业整体规模化发展水平提升。

表3-2 2019年我国物流企业前10强 单位:亿元

img

续表

img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二、A级物流企业成为行业主力军

2005年以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按照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19680—2013),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从评估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A级物流企业成长最快的阶段。2019年,我国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到6 132家,与2012年相比接近翻两番,年均增速达到17.3%。A级物流企业尤其是5A级物流企业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或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A级物流企业的结构看,3A级以上物流企业增幅最大,说明物流企业大型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专栏3-9

5A级物流企业案例

中国外运。中国外运是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统一运营平台和统一品牌,为“A+H”股两地上市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专业物流、代理及相关业务、电子商务等三大板块,服务范围涉及海运、空运、国际快递、公路和铁路运输、船务代理、仓储及配送、码头服务等。中国外运是世界最大的海运代理服务商之一,年处理海运集装箱逾900万标箱,也是中国最大的无船承运人,能提供从中国各主要口岸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全球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全程物流运输服务;同时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能提供“门到门”的公路运输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中国外运拥有丰富的集装箱场站资源,以及7座自营码头和其他参股码头,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及沿江地区。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集装箱场站业务的公司,中国外运拥有集装箱场站56个、散货堆场26个,总面积达289万平方米,大多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中国外运拥有健全的空运服务网络,能为客户提供中国通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门到门”服务。

img

中国外运

京东物流。京东集团自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2012年注册成立物流公司,2017年4月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京东物流在全国运营超过730个物流中心,28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投用了全国首个第五代移动通信(5G)智能物流园区。包含云仓在内,京东物流运营管理的仓储总面积约为1 730万平方米。京东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网络已实现中国大陆行政区县几乎100%覆盖,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90%以上的自营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90%区县可以实现24小时送达。京东物流的跨境网络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条国际线路、10余个跨境口岸和110多个海外仓,并在印尼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本地化仓配布局。

img

京东“亚洲一号”

在专业物流领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按照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GB/T 31086—2014),开展了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评定。截至2019年底,共评选了8批共78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其中,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9家,四星级冷链物流企业36家,三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1家,二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家。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囊括了顺丰速运、荣庆物流、双汇物流等冷链物流行业知名企业。

三、龙头物流企业主导能力增强

现代物流业具有明显的网络规模经济效应,综合竞争力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龙头物流企业也普遍为网络型物流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内需扩张、电商等新业态发展驱动下,物流企业整合趋势更加明显,龙头物流企业加速网络化扩张。其中,快递和电商物流企业网络化趋势最明显,已经形成了几大头部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冷链物流、铁路物流、航运物流等领域龙头物流企业利用全国乃至全球服务网络,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实现网络化扩张;传统物流地产企业通过资产收购和业务扩张,加快在全国进行网络布局。

快递企业成长势头强劲,进入百花齐放的激烈竞争阶段,并形成“1+7”发展格局,其中,“1”是中国邮政速递物流,“7”是顺丰、京东、圆通、申通、韵达、中通、百世等民营快递企业。2019年,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2.5。从快递业务单量看,多家快递企业已跻身全球前10位。在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的推动下,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顺丰为代表的龙头快递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表3-3 2019年国内主要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及市场份额

img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专栏3-10

网络型物流企业——顺丰速运集团

顺丰控股是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主要业务涉及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同城配送、仓储服务、国际快递等多种服务,以零担为核心的快运服务,以及为生鲜、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客户提供的冷链运输服务。2019年,顺丰快递完成业务量48.4亿件,实现营收1 121.93亿元人民币,业务收入首次跻身全球快递四强。

全球快递配送。截至2019年底,顺丰控股业务覆盖全国335个地级市、2 834个县区级城市。国际业务方面,国际标快、国际特惠业务覆盖美国、欧盟、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东盟、印度、巴西、墨西哥、智利等6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小包业务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

全国中转分拨。截至2019年底,顺丰控股拥有9个枢纽级中转场,36个航空、铁路站点,129个片区中转场,其中60个中转场已投入使用全自动分拣系统。

航空物流。顺丰航空已成为国内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截至2019年底,顺丰控股共拥有58架自营全货机。顺丰航空共有147对时刻,覆盖全国40个大中城市及金奈、哈恩、德里、胡志明等国际站点。2019年顺丰航空发货量总计约135.3万吨,日均发货3 707吨。

陆运。截至2019年底,顺丰控股自营及外包干支线车辆合计约4.3万辆,开通干、支线合计约10万条,末端收派车辆合计约9万辆(不含摩托车和电动车),使用高铁运力161条、普列运力122条、特快班列6条,陆运网络遍布全国。与中铁快运合作,高铁极速达产品已覆盖63个城市,开通313个流向;高铁顺手寄产品覆盖34个城市;开通69个高铁车站和9个站外收寄点。

仓储。顺丰控股在全国拥有175个不同类型的仓库,面积近228万平方米,业务覆盖全国100多个重点城市,形成辐射全国的仓储服务网络。

“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截至2019年底,顺丰控股拥有近1.8万个自营网点,与3万个合作代办点及约600个物业管理公司网点展开合作,乡村拓展店4 328个,覆盖1.5万个乡镇。

img

顺丰速运

以仓储、运输、配送等单一业务为主的传统物流企业积极加快业务转型升级步伐,顺应网络化发展要求,不断拓展服务网络。铁路运输方面,国家铁路集团依托自身的路网优势,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物流网络化企业;水路运输方面,中远海运加快全球资源整合,成为覆盖全球主要港口的国际性航运物流企业;仓储方面,普洛斯、传化物流在国内分别构建起规模最大的仓储设施和公路港网络;海尔集团剥离物流业务成立的日日顺物流通过网络化布局,已成为家电、家具物流龙头企业;以大件和零担物流为特色的德邦物流、商品车物流为特色的长久物流、医药物流为特色的九州通物流、冷链物流为特色的荣庆物流等专业物流企业均实现了全国网络布局扩张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各自在细分物流领域的龙头地位。

>>专栏3-11

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案例

传化物流。传化物流是国内最大的公路港运营企业,自2000年首创公路港模式以来,已自建形成了智能公路港全国网、仓运配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支付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以及贯穿供应链全流程的智能信息系统,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各类物流供应链服务。传化物流构建的“智能公路港服务+物流服务+智能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成为我国公路港网络化发展的标杆模式。截至2019年底,传化物流开展业务公路港数量达到65个,经营面积368万平方米。2019年传化物流全国公路港入驻企业超过1.2万家,年车流量达到3 000多万辆,平台营业额达到491亿元,其中,13个公路港的物流交易额突破10亿元。

img

杭州传化公路港

长久物流。北京长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6亿元,是一家专业服务于汽车供应链的科技创新型汽车物流企业。业务涵盖整车物流、多式联运、仓储、国际物流、零部件物流、二手车物流、智慧物流平台等,并提供专业的物流规划、运输、仓储、配送等相关配套服务。长久物流在全国设有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网点40余处,业务网络遍布全国,形成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华南、西南为基地的全国汽车物流资源网络布局。乘用车和商用车综合运输能力超300万辆,服务团队数千人,年产值近50亿元。公路运输方面,共133条主要对流线路、72条区域循环线路,自营运力2 400多台;在全球范围共设有54个仓储场地,其中国内47个,总面积282万平方米,布局全国25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天津、唐山、宁波、福州、东莞、重庆、武汉、芜湖等沿江沿海城市;国际基地7个,总面积100万平方米,分布在德国汉堡、杜伊斯堡、不来梅哈芬,意大利米兰,比利时根特,波兰华沙和坦桑尼亚马拉。长久物流已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商品汽车网络型物流服务企业。

img

长久物流

日日顺物流。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是居家大件物流领域的引领者,依托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物流技术,整合全球一流网络资源,已建立起辐射全国的分布式三级云仓网络,拥有15大发运基地、136个智慧物流仓、6 000多个网点、3 300条干线班车线路、10 000余条区域配送线路、10万辆车、20万场景服务师,为客户和用户提供到村、入户送装服务,并在全国2 915个区县实现“按约送达,送装同步”。在大件物流智能化方面,日日顺物流先试先行,先后在山东青岛、浙江杭州、广东佛山等地建立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智能仓。2020年6月,日日顺物流建立的大件物流首个智能无人仓在青岛启用,率先在行业集中应用全景智能扫描站、关节机器人、龙门拣选机器人等多项智能设备,采用视觉识别、智能控制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黑灯环境下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日顺物流从用户最佳体验出发,针对行业内存在的问题点及痛点,从物流全流程仓、干、配、装、揽、鉴、修、访,创新性地定制全品类、全渠道、全流程、一体化的居家大件物流解决方案,打造用户与客户的最佳服务体验。

img

日日顺物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新篇章。中欧班列稳定开行,架起了亚欧经贸物流合作的新桥梁,成为内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驱动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服务网络不断延伸,国际航运物流稳步发展。国际航空物流网络加速扩张,航空货运量快速增长,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合作,助力我国产业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一、中欧班列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要动力引擎

2011年,从我国重庆始发、终点到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班列成功开行,打通了亚欧物流新通道,拉开中欧班列发展的序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地为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纷纷借鉴“重庆模式”开行国际班列,“蓉欧”“郑新欧”“汉新欧”“长安号”“义新欧”“营满欧”“苏满欧”“齐鲁号”等国际班列迅速发展。2016年10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各地开行的国际班列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中欧班列从产生到发展壮大再到模式创新、规则优化,已经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抓手。根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达到了62个,通达欧洲18个国家的57个城市,运行线路达到68条,累计开行超过2.1万列,其中2019年开行数量达到8 225列。西通道的阿拉山口、东通道的满洲里、中通道的二连浩特成为中欧班列出境的三大主要口岸,中欧班列辐射亚欧的纽带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成果和国家品牌。

2013年,为降低中欧班列开行成本,提升中欧班列的综合竞争力,延伸中欧班列服务链和价值链,各班列开行城市纷纷拓展返程班列。在我国庞大内需市场驱动下,回程班列比重逐年上升。随着沿线国家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合作日趋密切,中欧班列低成本、高时效的优势逐步被市场认可,进出口货物品类不断拓展,从早期以电子产品为主,到如今我国生产的小商品、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远销欧洲市场,西班牙的生鲜食品、白俄罗斯的牛肉、法国红酒等消费品通过中欧班列送达中国百姓餐桌,欧洲的高档汽车、奢侈品、化妆品也借助中欧班列扩大中国市场份额,中欧班列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中的价值不断提升。

img

图3-6 2012—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际航空运输航班大幅较少、国际海运周期延长,而中欧班列凭借庞大的运能、可靠的时效实现逆势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去程开行1 049列,同比增长24%,全行业复工率接近100%。欧洲急需的医用无纺布、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以及我国需要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和通信光纤等复工复产物资成为中欧班列主要新增货源。中欧班列在应对疫情期间的平稳运行不仅有效解决了相关国家防疫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也为我国稳外贸、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抗疫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栏3-12

中欧班列案例

中欧班列(渝新欧)。2011年3月,重庆市为扶持壮大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将电子产品更快地运抵欧洲市场,首次开行了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国际班列,拉开了“渝新欧”和中欧班列序幕。2017年3月23日,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年后突破1 000列,成为我国首个突破千列的中欧班列。2019年中欧班列(重庆)全年开行重箱折算列超1 500班,货值超过500亿元,综合重箱率达到94%,增幅24%。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从开行时间、开行质量、与本地产业融合度等多角度看,中欧班列(重庆)的开行已成为重庆“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中欧班列(长安号)。中欧班列(西安)是陕西、西安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陕西省发展“流动经济、门户经济和枢纽经济”的重要抓手。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已直达德国、波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芬兰等12个国家,覆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在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贯通陆路贸易通道、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中,成为全国中欧班列中覆盖范围广、开放程度高的精品班列。2019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 100多列,位居全国前列。

中欧班列(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是浙江义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自2014年11月首次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义乌)发展势头迅猛,辐射范围快速扩大,货物品类逐步拓展,开行质量大幅提高,先后开通西班牙、捷克、英国、拉脱维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中亚、阿富汗、法国、比利时、立陶宛等方向的运行线路,沿线设立4个分支机构、5个物流分拨点。境内集聚浙江、上海、安徽、江苏等8省(市)近2 000种中国制造商品,境外辐射43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开行500多列,发运量超过42 000标箱,运输货值近23亿美元。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义乌)全国首发“中国邮政号”班列和首趟国际合作防疫物资专列。

二、全球航运物流网络支撑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升级

我国远洋航运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6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拥有国际海运航线100多条,不仅开辟了国内沿海至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南亚的航线,还打通了至美洲、欧洲、地中海、波斯湾、澳新、非洲等航线,将我国沿海港口与亚、非、欧、美及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物流的主要方式和重要保障。

表3-4 我国主要国际海运主航线

img

国际航运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影响,我国国际海运业务依然实现了八连增。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3.2亿吨,既有力支撑我国作为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又促进航运要素不断向我国航运中心聚集,有效改善港口物流生态,增强以航运为中心的供应链服务功能,为延伸我国贸易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img

图3-7 2012—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同时,我国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港口投资建设运营并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港航合作。近年来,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企业积极加大国际航运资源整合力度,基本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港口航运网络。截至2019年底,中远海运在全球投资码头超过50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1.3亿标箱(TEU),居世界第一。以中远海运、中国交建、中国港务工程、中国港湾、招商国际等为代表的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合作,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三、国际航空物流网络建设拓展我国产业价值链空间

航空货运以快速灵活的经济技术优势成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运作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航空物流加速发展,初步形成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机场为核心枢纽,杭州、郑州、南京等为区域枢纽的国际航空货运服务体系,构建起联通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网络。特别是湖北鄂州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航空物流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以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货运航权开放,并不断扩大与韩国、日本等重要市场的货运航权安排。2019年,我国国际货运通航全球75个国家,国际航线达到865条,较2012年增长超过一倍,全球航空运输网络覆盖率明显提升。较为发达的航空物流网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跨境电商发展和消费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国际航空物流与国际贸易、高端制造业联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img

图3-8 2012—2019年我国国际航线开行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

>>专栏3-13

国际航空物流案例: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2014年,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简称卢货航)35%股权,成功架起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经过5年多建设,卢货航在郑航班量由最初的每周2班加密至18班,通航点由3个增加至17个,航线覆盖欧洲、美洲和亚洲24个国家100多个城市,累计为郑州机场贡献国际货运量将近50万吨,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货运种类也由单一传统轻工业品,发展到高精尖的精密仪器、活体动物等10余大类200多个品种,累计国际货运量、国际货运航线数、航班数量、国际通航点等主要指标稳居郑州机场首位,带动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跻身全球50强。

航空物流运输货物的高附加值、强时效性,决定了所服务的产业在全球供应链分工合作中居于价值链中高端。“十三五”以来,我国国际航空货运量增长迅速,国际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6.7%,高于我国航空货运量增速和外贸进出口增速。2019年,国际货邮运输量242万吨,占航空货运总量的32%,航空物流进入规模经济起步发展阶段。国际航空货运量快速增长,促进航空物流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为我国利用航空物流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大规模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提高相关产业价值创造能力。

img

图3-9 2012—2019年我国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

数据来源:中国民航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融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催生平台经济大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物流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显著提升物流效率,支撑电商等产业规模扩张;“一单制”加快推广、即时配送等各类物流新业态快速壮大,科技赋能下的车联网、物流供需撮合、无车承运人等物流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彰显现代物流业发展活力。

一、信息化带动物流运作效率全面提高

我国90%以上的物流企业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物流园区拥有物流信息平台或车货匹配平台,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6〕1647号),加速了我国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的10家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信息化及设备投资占比均值达到25%以上。快递等领域信息化更是走在现代物流业前列,各大龙头快递企业基本普及电子面单,实现快递包裹实时跟踪查询。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普及,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物流上下游企业,统一物流信息标准和数据接口,有效串接物流信息供需方,并通过物流资源整合、物流信息匹配,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2017年组织开展了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工作,确定了传化智能物流信息平台等28家首批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单位,对提高现代物流业现代化、组织化、智能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技术装备迭代更新助推物流现代化

近年来,物流技术装备迭代升级加速,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多式联运效率。公路方面,新能源运输装备普及力度加大,为发展绿色货运、减少环境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航空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行业共有全货机173架,顺丰航空、中国邮政、国航货运、东航货运、南航货运成为我国航空货运机队的主力军。水运方面,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我国船队拥有30万吨级原油船、40万吨级铁矿石运输船舶、2.2万TEU集装箱船、17.5万立方米仓容的LNG船舶等大型船舶,为我国参与全球航运市场竞争形成良好支撑。

在仓储领域,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逐渐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分拣机械臂、分拣机器人、自动导引车(AGV)等创新技术与物流数据系统不断融合创新,推进现代物流仓储服务向柔性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商、快递、医药、烟草、邮政等领域仓储分拣基本实现自动化,大型仓配中心的日分拣能力已超过1 000万件。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车、智能快递柜,智慧车联网系统、货物追踪追溯系统、配送手持终端等订单自动处理设备加快普及,显著提升终端物流配送效率。

标准化是提高物流衔接效率、实现规模化运作的重要基础。围绕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领域,相关部委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等,大力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推广1 200mm×1 000mm标准托盘、600mm×400mm包装基础模数,加大外廓尺寸为2 550mm(冷藏货运车辆外廓2 600mm)的物流运输车辆、长江水系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普及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国现代物流业运作效率提升。

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物流发展新亮点

为促进多式联运发展,2016年,国务院印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43号),明确提出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铁路方面,实行“一口报价、一种票据、一次核收”,加快推进集装箱运输改革,打通公铁、海铁联运链条,基本实现铁水、公铁联运无缝衔接,显著提高我国多式联运效率。国际物流方面,统一中欧班列品牌,进一步完善国际集装箱班列境外经营网络、优化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打通全球海运集装箱循环网络。以公铁联运为核心的单证票据通用化、标准化广泛应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电子数据交换顺畅。“一单制”通过提供“门到门”的全程物流服务,为客户企业带来巨大便利,并为供应链金融等物流增值服务拓展带来新空间。

同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物流新需求。为适应外卖、O2O等新经济发展,满足消费者对同城快速送达需求,即时配送等新业态加速兴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9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达达、闪送、饿了么、美团等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多家企业日配送量超过1 000万单。

在新兴技术带动下,从事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的传统物流企业纷纷开展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扩大业务领域。菜鸟网络通过搭建物流网络服务平台,为快递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带动快递企业转型升级。中储智运、传化智联依托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打造了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一批科技型物流企业加速成长,成为现代物流业的独角兽。在物流信息撮合、车货匹配、车联网等方面,一批企业快速发展,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物流科技企业的加速成长,为我国传统运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专栏3-14

物流新业态企业案例

菜鸟网络。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多家投资集团、快递企业共同组建。菜鸟网络致力于打造一个数据驱动、技术创新的物流平台,专注于搭建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打通物流骨干网和毛细血管,成立以来已逐步涉及消费者物流、国内和国际供应链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物流技术等业务领域,研发推广物流技术,推动行业向“数智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效协同,菜鸟网络与合作企业一起促进物流降本增效,提升消费者的物流体验,为制造业创造更大利润空间,实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的使命。2019年平台提供的技术服务支撑快递包裹超过300亿件。

img

菜鸟无人仓库

满帮集团。满帮集团由江苏运满满、贵阳货车帮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主要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降低货车司机的空驶率、提高货运效率,打造连接人、车、货三个维度的数据平台。为用户提供准确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服务,通过覆盖车、油、ETC、新车、金融、保险、园区等服务领域,为货车司机提供一站式服务。2019年满帮集团认证司机用户900万,认证货主用户400万,业务覆盖全国339个主要城市,覆盖线路数量超过11万条。

汇通天下。北京汇通天下物联科技有限公司(G7)是以物联网技术构建平台,将货主、运力、安全管理、装备运营、能源消费等公路货运全链条有机整合,旨在让公路货运更安全、更高效、更低成本。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及周边亚洲国家。截至2020年4月底,G7物联网平台连接的货运卡车超过150万台,日均跟踪货车行驶里程超过1.3亿公里,油气站点连接超过10 000个,客户类型覆盖快递、快运、城市配送、专业运输、合同物流等物流全领域。

现代物流业政策规划制定和运行管理涉及多部门职能,依靠单一政府部门难以实施高效管理。200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目前成员单位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标准委以及国家铁路集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在统筹加强政策协调、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相关部门结合职能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为现代物流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一、发展规划引领行业发展新格局

2014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这是继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后,现代物流业领域的重要顶层规划,成为指导“十三五”时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以及邮政局、民航局等部门分别印发了《粮食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指导相关专业物流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统筹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构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为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表3-5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规划

img

续表

img

续表

img

二、政策牵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期,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相关部门围绕现代物流业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输配送、智慧物流、快递、多式联运、国际物流、航空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重点领域,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解决制约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

表3-6 近年来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img

三、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持续改善

社会物流统计是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基本成型,通过统计核算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物流活动的规模、结构、发展水平、比例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影响程度,对监测、分析现代物流业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物流统计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9〕758号),对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编制并定期发布采购经理指数(PMI)、物流业景气指数、快递物流指数、公路物流运价指数、电商物流指数、仓储指数等,为加强相关物流领域运行情况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采购经理指数(PMI)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向标”。

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物流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加强物流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现代物流业市场环境,201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4〕2613号),拉开了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相关部门签署《关于对运输物流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运行〔2017〕1553号),进一步推动完善物流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包括联合奖惩、信用成果应用、信用监测评价以及行业组织联动等机制不断完善。物流信用体系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也为我国物流市场公平、公开、透明竞争营造了良好氛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