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106章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就像“破窗效应”所揭示的,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习近平引用这个典故表明:如果听之任之,政治生态就会逐渐恶化;而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提出“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指出“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习近平把涵养政治生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由此可以理解,为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一开始,就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反腐败,涤荡歪风邪气;为何习近平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其深远意义,就在于重构政治生态,从根本上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原典

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shěng)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罪发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孔明耿介于当朝,子舆殷勤于易箦,盖有由也。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释义

《上刘右相书》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作品。刘右相即唐高宗时的右丞相刘祥道。

在《上刘右相书》中,王勃对清明政治、扶植农桑及选用贤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文中王勃排比列举四个“此君侯之未谕”,其盛气可见。“浇风易渐,淳化难归”是王勃对于民风民俗的观点。浇风:浮薄的风气。淳化:淳厚的风俗。古人常用“淳”“醇”“美”“厚”“朴”等字眼形容好风俗;用“浇”“薄”“恶”“陋”“浮”等形容坏风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浮靡轻薄的风气容易滋长,而淳朴敦厚的习俗难以恢复。

战国思想家荀子认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东汉政论家崔寔(shí)将风俗视为“国之脉诊”。东汉末年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称:“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北宋苏轼则提出了“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的观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