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 第72章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习近平引用北宋学者这段话,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他还引用恩格斯的话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以此勉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更不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

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得更明白——“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在读书、治学中,如果不善于用脑子思索,只会重复别人的东西,那么即使“读书破万卷”,也不会有真正的学问。

原典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学者有无思虑而得者,何也?曰:以无思无虑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无思无虑为不思而自以为得者,未之有也。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伊川先生语》

释义

程颐,洛阳伊川人,世称伊川先生。与其胞兄程颢共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

上面这段话是程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阐述。孔子也曾论述过学思关系,主张学思结合、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正确的学习方法,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了才能得到真知,不思考就得不到真知。进而又指出:“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不深思就不能领悟“道”的境界,不经过深思,即使有得,也容易失去。

为何将“思”放到如此突出位置?程颐借用《尚书·洪范》的话回答道:“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思是达到睿智、圣明的必由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