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博库网首页 > 电子书专题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 > 第66章

刘华清大抓海军建设

刘华清大抓海军建设

故事原委

2016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他13岁就投身革命,在长达82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事业、为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刘华清同志在海军正规化建设、国防科研等方面不懈探索。”“他着眼于建设强大海军,强调增强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积极探索海军战略理论;主张海军装备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沿岸型向近海型转变,使海军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故事延展

1982年7月4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座谈会。会后不久,刘华清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邓小平,邓小平对刘华清说:“你还是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9月15日,66岁的刘华清第三次到海军,正式履职新中国第三任海军司令员。

近岸防御的时代已成过去

建设现代化海军,必须确立海军战略。直至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之前,中国海军一直是一支以近岸防御为主的轻型海军。1986年4月29日,刘华清在国防大学作了题为《海军战略与未来海上作战》的学术报告。那天,刘华清在100多位军级干部面前,足足讲了近6个小时,引起了轰动。刘华清阐释道:“我国海军战略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战略的性质和作战的基本范围。”“性质就是‘防御’,作战范围是‘近海’。我们的这一战略属于区域防御型战略。”从“近岸”到“近海”,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对人民海军而言,却是经历了30多载漫漫航路之后筑起的一座蓝色丰碑。在确定“近海防御”海军战略之后,刘华清提出了海军建设的奋斗目标:“在本世纪末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一支精干顶用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人民海军。”

1987年2月13日,由刘华清和李耀文共同签发,海军党委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不久,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军委主席邓小平等,先后圈阅了这份报告。

至此,中国海军战略及其理论体系宣告诞生。

海军大改革

从担任海军司令员的第一天起,刘华清就倡导创新、厉行改革。在5年多的任期内,他主导的重大改革超过70项,史称“海军大改革”。

1985年百万大裁军,刘华清开历史先河,享有副大军区级别权限的三大舰队统一裁撤后勤部,海军机关增设第五大部——海军装备修理部,从上到下组建体系完备的装备维修机构。改革后的海军指挥体制和后勤装备保障体制均由四级简化为三级,“办成了多少年来想办而没办到的事”。

“把20世纪末期三个五年规划(1986—2000)海军装备建设连贯起来通盘考虑,实现‘三步并作一步走,15年向前跨一大步’。”这是刘华清制定的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他当年主持规划研制的新一代水面舰艇、常规潜艇、核潜艇、海军特种飞机和各型导弹武器,全部装备海军部队,形成作战能力。

训练改革,是刘华清主导的“海军大改革”剧中最为壮观的一幕。仅一项“舰艇长全课目训练合格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行,就对海军战斗力建设与军事指挥员培养产生了超强的综合效应与深远的历史影响。今天,从舰艇长岗位走出的海军将领们,无一例外都拥有一本弥足珍贵的舰艇长全训合格证书。

战场建设是刘华清运筹帷幄的战略重点。在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海防大巡察行程中,面对那些连小炮艇都要涨潮才能进出的小军港和“山、散、洞”工程,刘华清果断下达裁撤令。“收拾摊子、缩短战线”之后,他主持实施了以舰艇驻泊体系配套改革为核心的战场建设,彻底扭转了长期以来“四处设点、八方摆摊”的落后局面。

刘华清推行海军后勤改革更具现代意识和超前思维。他主导创建的“基地化保障、跨海区联供、远洋伴随补给”新体制新机制,比全军实行三军联供联勤体制改革早了13年。

南沙夺礁,西沙设防

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华清就曾向上级领导建议:抓住有利时机,收复南沙。

1982年,刘华清调任海军司令员后,派考察船队到南沙考察测量,向中央建议:应去南沙礁滩,建立高脚屋,立足坚守,表明中国在南沙的存在。

1987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4届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年会,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大陆沿海3个,西沙、南沙各1个,南沙群岛观测站的序号为第74号。我国将这项国际任务分解为建站选址调查和建站工程两部分,国家海洋局负责建站选址调查,海军负责建站工程。随后,我国对南沙群岛海域进行了大范围海洋调查,我人民海军组织大型舰艇联合编队巡逻南沙,这在新中国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针对个别国家疯狂阻挠中方建站的挑衅行径,中国海军展开反制行动。1988年3月14日赤瓜礁海战告捷,令已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刘华清“内心有说不出的痛快,多少年来堵在心头的一口气也顺了”。

刘华清明白,战端一开,对中国海军威胁最大的,是夺取海上制空权的航空兵!刘华清紧急召集会议,启动了现役歼击机应急改装工程和空中加油机研制工程。随后,他又主持展开更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西沙机场工程大会战。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

航母是一个绵延了近百年的中国梦,实现梦想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刘华清!

1969年,刘华清被无端从国防科委副主任职位上,打发回海军做了一个小小“船办”——海军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但就是在这一年春天,海军党委意外接到中央最高决策层关于研制航空母舰的指令。刘华清受命主持起草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航母工程报告。1975年9月,刘华清第二次向中央建言造航母。

1980年,刘华清登上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和“突击者”号航母,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首次登上美国航空母舰。航母强大的规模气势和现代化作战能力使刘华清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刘华清任海军司令员以后,再次推动航母的论证和预研工作,并定下了航母研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刘华清的这一明志誓言,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航母上马,‘走’也放心了。”2005年春节前夕,刘华清欣闻航母立项,连道:“好哇,好哇,好哇!”

2011年,人民海军一个崭新的时代——航母时代拔锚起航了。也是这一年,刘华清走了。

故事启迪

刘华清善于从战略上思考军事问题,着眼于建设强大海军,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纪念刘华清,就是要学习他矢志强军的使命担当,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学习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学习他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深化和拓展军事斗争准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